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57343
大小:353.85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8-11-27
《高考命题知识论基础和新章节程导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命题的知识论基础和新课程导向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1第一部分:命题的知识论基础知识和知识论是命题工作的核心基础2一、知识的本质和分类知识观的重建:静态知识观——动态知识观反映论——建构论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3(一)心理学角度: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学会)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是什么”的知识,它是人们对事物的状态、内容、性质等的反映。例如,语文中关于什么是比喻的知识,什么是举例论证的知识,什么是疑问句的知识等,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原理、命题等。陈述性知识对学生学习的意义是有限的
2、,特别是语文(人文学科)。陈述性知识告诉学生“比喻是什么”,但掌握了“比喻是什么”这一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打比方”这一实践能力。在试题及其解答中的表现:答案:正确(准确)与否4程序性知识(方法性知识)——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会学)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它是人们关于活动的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在试题及其解答中的表现:程序、思路知识中心和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事实性知识转向方法性知识。5案例:一家大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维修人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无法排除。无奈,老板请来了一位电机专家。专家到后,绕着电机转圈,仔细倾听电机工作的声音
3、,最后在机壳上一个部位划了一道线,并让工人打开机壳,在这道线下换一组线圈。故障很快就排除了,前后不到半个小时,收费却要1万美元。公司老板要求专家说说收费的依据,专家答道:“用粉笔划一道线,收费只要1美元,而知道在哪里划这道线,收费9999美元。”划一道线看似轻而易举,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可是,知道这条线划在哪里,划得准确、到位,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这位电机专家看似轻轻松松,在机壳上只划了一道线,但这道线准确地指出了电机故障的问题所在,许多人费了极大努力不能排除的故障,到他手里,一下子迎刃而解。6(二)哲学角度:感性知识、生活知识(实践知识)与理性知识、书本知识(理论知
4、识)“活”的知识“死”的知识7(三)学科范畴角度: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人文知识就知识的对象而言:“自然知识”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社会知识”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对“社会世界”的认识;“人文知识”主要反映的就是人们对于“人文世界”的认识。8“自然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对纯粹物质事实与事件的“观察”(既包括“自然观察”也包括“科学观察”)与“实验”的方法;“社会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渗透着价值的社会事实与事件的“观察”、“模型化”(包括个案研究)与“价值分析”的方法;“人文知识”的获得则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具体价值规范及其历史实践的“总体批判”与“反思”而获得
5、。(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P280-281)9人文知识既不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遵循普遍的范式,也不像社会科学知识那样受制约于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立场。人文知识具有一种鲜明的个人“风格”。对人文知识的阅读不是和一个科学范式的对话,也不是和一个时代的对话,而是和一个活生生的心灵的对话。(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P284)10人文知识陈述的是经过价值解释、理解和选择了的事实,是一个被意义化、价值化了的——即被主观化了的客观事实,这种事实当然也就不再限于充分客观的事实。结果,我们的学生记住了一些零散的人
6、文知识却未能形成人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价值情怀和价值立场。11这种科学主义的教育心态和心境,使人文教育变成了人文知识的机械记忆而非人文问题的自觉关照,如果我们把人文知识当成客观知识来教与学,而无视人文知识的价值本质,就势必使人文教育的性质发生迷失,实际结果将是教育大批量地“生产”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有知识没文化”的学历人。(张祥云:“人文知识的特性及其教育意蕴”,《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12(四)主体归属角度: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个体知识的意蕴:有“我”的知识——参与性知识公共知识的意蕴:无“我”的知识——“旁观者知识”(杜威)和“脖子以上的教育”(罗杰斯
7、)13教育如果不想培养那种拥有很多“旁观者知识”的人,不想培养“持有证书的蠢人”,不想造就“有学识的无知者”,就必须从个体知识抓起,实现知识的个人化。14个体知识的实质与特性个体知识:主观性实践性情境性(依附性)“做的知识”(特殊性)公共知识:客观性符号性普遍性(独立性)“说的知识”(一般性)15(五)个人角度:隐性知识(默念知识)和显性知识(明确知识)“言传外显态”的知识(认知)“意会内隐态”的知识(认知),无法在形式上用外在话语体系表达出来16二、命题的知识论立意(取向)与能力立意(取向)1999年,教育部在文件中直接提出了命题以能力立意,考察学生的基础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