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组织公民行为及相关研究

浅析组织公民行为及相关研究

ID:26547788

大小:9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7

浅析组织公民行为及相关研究_第1页
浅析组织公民行为及相关研究_第2页
浅析组织公民行为及相关研究_第3页
浅析组织公民行为及相关研究_第4页
浅析组织公民行为及相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组织公民行为及相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组织公民行为及相关研究浅析组织公民行为及相关研究2.2.1组织公民行为定义组织公民行为最早可追溯到Bamard(1935)曾提出:对整个组织系统而言,组织中每一个体的合作意愿是不可或缺的【,。他所提出的合作意愿与传统的古典管理理论有很大的差别。古典管理理论假定组织的大多数参与者并不具有自觉合作的倾向和个性,组织只能凭管理所9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规定和强调的正式结构进行控制z。Bamard认为,正式结构是组织活动的结果,它只能识别已存在于个体或群体内的合作意愿,而不足以预期达到组织目标所必需的全部因素。员工的合作意愿对正式结构而言,是一个关键因素,否则正

2、式结构就成了一个空壳。1967年,ThomPson提出了组织结构理论,对自觉合作行为的重要性作了详细的阐述。后来,许多研究人员都认同Thompson关于自觉合作行为的观点。毫无疑问,每一个组织应重视员工的自觉合作行为,因为任何组织系统的设计均不可能完美无缺,、如只依靠组织规定的每一位员工的角色内行为,将难以达成组织目标,因而必须同时依赖于员工的合作意愿(角色外行为),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员工的合作意愿对于任何类型的组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己成为组织和组织理论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Katz和Kahn(1964)最早提出了组织公民的概念。Katz和Kah

3、n认为有效的组织应该能够吸引并留住员工:确保员工符合组织角色的要求;确保员工具有创造性与自发性的行为,并超越角色规范。一个组织仅仅依照规章制度行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团队协作、利他行为与其它形态的公民行为存在的基础上,组织才能够稳定发展。他们认为组织和员工之间是一种交换的关系3,。Bateman和organ(1983)首次创造性地在组织研究的文献中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o嗯anizationaleitizenshipbehavior,简称oCB)这一术语。organ(1988)起初将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为:它是一种自发性的员工个体行为,这些行为并没有得到组织正式的报

4、酬体系的直接或明确的回报,但这些行为却从总体上提升了组织的有效运作451。该定义在早期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中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后来Organ认为该定义中的自发性和未纳入正式的薪酬系统使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有些含糊不清。因此,organ(1997)在借鉴Borman和Motobayya(1990)、GeorgeBettenhausen(1991)、Maekenziepodsakoff(1994)都从理论上阐述OCB影响组织绩效的机理【们一5。,。组织公民行为能提高组织绩效,其关键在于它充当了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减少组织各个部件运行时的相互摩擦,从而促进整个组织效率的

5、提高。己有研究从以下6个方面解释组织公民行为如何提高绩效:(1)组织公民行为充当了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减少人际矛盾冲突。例如主动为他人提供方便,帮助他人,维护人际和谐,从而保证了工作关系的顺畅。工作关系的顺畅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从而提升组织绩效;(2)能提升同事和管理者的生产力。组织公民行为中的主动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例如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事可以提高同事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员工主动协调人际关系、主动承担工作可以减少管理者在冲突协调、工作分派方面耗费不必要的精力,从而使管理者的精力能够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员工积极为工作献计献策也更有利于管理者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管理者的

6、生产力。生产力是组织的基础,生产力的提高,组织的绩效也就随之提高;(3)自愿合作行为能使组织更有效率的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争夺,特别是能更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组织成员不需要在资源的争夺上浪费精力,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提高组织整体绩效;(4)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以及跨团队的工作协调。组织公民行为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组织成员能够从组织的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这样会使组织中的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都得到有效的协调。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的思维导向,组织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更容易达到组织绩效目标;(5)通过创造一个使人更加愉快工作的环境,从而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员

7、工。组织成员做出较多组织公民行为的环境是一个充满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一定是一个非常适合工作的有吸引力的环境。适当的员工流动率与流失率使得组织处于一个良性的运作环境中,组织绩效的完成得到保障;(6)提升组织绩效的稳定性。例如组织成员在任何时候,包括组织面临困难和危机的时候,都能够全身心的投人,这样会减少导致绩效波动的可能性5。台湾学者何友晖(1991,1993,1995)认为,个体取向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精神,而关系取向则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精髓。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个体对他人的关怀,认为社会行为最有力的决定因素不是个体本身,而是个体以外的关系背景。因

8、此在中国组织绩效中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加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