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分析《京华烟云》中的道家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京华烟云》中的道家文化《京华烟云》叙述着平凡的日常生活,描写着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此书最大的优点在其哲学意义,书中有关于道家的天命观、有儒家的忠诚守卫、有佛家的消极避世,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此得到融汇。全书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每卷的开头都有一句庄子的话。第一卷取名为“道家的女儿”,第三卷题名为“秋季歌声”也是取自庄周“臭腐化神奇,神奇化臭腐”,生死循环的宗
2、旨。预示着旧中国的衰老,新中国的萌生。姚思安是作品中作者道家思想的化身。他对生活达观豁达,逍遥自在,遇事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崇尚“向往自由,顺其自然”的老庄思想,对整个大家庭采取“无为而治”,是真正的道家高士。姚思安青年时,生活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作为富家子弟的姚思安拥有着一般纨绔子弟所具有的品行。“他喝酒、赌钱、骑马、击剑、打拳、玩女人、养歌女、浪荡江湖、交结公卿”,然而在他三十多岁结婚那一年,父亲去世了,为他留下了万贯家产,他的行为与内心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戒赌、戒酒、戒色,就连自己家的生意也完全放心地交给了
3、兄冯舅爷了。自那以后,他完全成为了一个道家的修行者,他静坐、沉思、悟我,并十年云游身体力行。他一直奉行着一套处世的道理,自以为“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他个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听天由命,要逆来顺受。”在治家方面,他采取了无为而治,一动不如一静,尤其体现在对自己的大儿子体仁教导方面。当他看到体仁整日花天酒地,无所事事,甚至于要娶丫鬟银屏时,他并没有采取极端态度,而一直想着他会回心转意、改过自新。但体仁却并没有成为第二个姚思安,最终因野外骑马死于非命。这引起了姚思安意料不到的改变,他放下了心中的忧虑,开始把精神用在阿非
4、身上,享受人生。由于他研读道家典籍和静坐修炼,此时他已经达到了道家物我两忘的境界,“半在尘世半为仙”。对木兰,他也是任其自由发展。木兰不裹脚、吹口哨、唱京戏等等,他都没有以家长的身份加以阻止,自然他的思想也对木兰产生很大的影响。晚年的他,并没有坐享天伦之乐,而是告别了亲人,云游四海,超然洒脱。在自己命将至时,他又引证《庄子》,把生死当做自然真理,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但真正的道家会战胜死亡,世上人也会在生死之中延续不止。旧一代人死了,但他的“道”却延续到后一代,姚木兰承继着这种思想。姚木兰是小说所围绕的中心人物,她有着容颜之美、
5、聪慧之美、豁达包容之美、勇敢坚韧之美,也是作者最为偏爱的人物,林语堂曾发出“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的感叹。在这个理想的人物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许多美好的愿望和精神诉求。在姚木兰身上,我们更能看到道家思想的光辉。全书开篇引用《大宗师》,点明了命运的主题,整部小说也是围绕着“命”展开叙述。木兰也一直相信这种天命观,在自己的好姐妹曼妮嫁给临死的曾平亚为其冲喜时,她并没有劝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支配着一切,非人们所能抗拒的。木兰对自己婚姻的抉择更是对道家天命观的最直接的诠释。木兰在订婚前,正处在思想的自由时期,心中暗暗思恋着孔立夫
6、,但她并没有把这种情丝表露出来,她甚至认为婚姻大事是命中注定的。作品呈现了一种力量对人生的支配,是人无法逃避的。木兰的道家思想在登泰山之后有了重大的升华,她领悟到了道家的齐物论的奥妙。木兰“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这时他们似乎忘记了天地万物,忘记了自我,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在岁月的流逝中,木兰体会到了万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之前爽朗的小女孩,已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过去自己心仪的青年,如今已成了别人孩子的父亲,过去强健的母亲,现在却成了哑巴。木兰对人生的思考,正是她领悟道家齐物论的过程。这也是作者对
7、人生的阐发与顿悟。下卷《秋季歌声》中,更多的渗透了当时的政治,战乱不休,三家人开始了流离、分散,各家有着自己的命运,全书进入了高潮,也接近了尾声。人生在盛衰交替中不断的循环,木兰虽到了人生的秋天,但她在儿子身上看到了春天。曼娘虽死了,但阿瑄是她的延续……生命正如秋之落叶虽然会凋零,但总会有新的枝叶产生,生生不息。在抗日战争的大逃亡中,她领悟到人的生命的永恒,存在于民族或更大的集体之中,因而她能够忘掉自我,迈步加入群众,站在群众里她的位子上,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化腐朽为神奇”有了现代的意义,中国人正是在一代代的繁衍中得到
8、了永生,充分体现了林语堂的民族责任感。《京华烟云》一部展示中国现代历史的恢弘巨作,在中国文学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小说中儒道互渗、寓儒于道,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道家思想深受林语堂推崇,这使他找到了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为此后在欧美弘扬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