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25706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6
《药理学教学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药理学教学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特点李卫东周虹潘燕李慧祝晓玲李敏林志彬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北京100191摘要:针对目前药理学教学中存在忽视人的整体性,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等对药物作用影响等问题,提出将生物—心理—社会思维模式用于药理学教学的几点见解。应注重阐述心理作用在药物作用中的作用和价值;将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到药理学教学过程;要关注社会因素与药物作用的关系;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基础上讲授作用于这些系统的药物。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变会对药理学教学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关键词:药理学教学;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作
2、者:李卫东,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免疫药理。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邮编:100191。联系电话:010-82802798.E-mail:lwdpharma@126.com(注: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0730855/J0108资助)长期以来,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药理学教学多以单一生物因素进行思维和观察,立足于确定疾病的生物或理化的特定原因。在药理学课程中对药物作用阐释上多注重器官、组织或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在药物临床应用上主要以消除生物病原体或“致病”理化因素为目标。在药理学教学中,若用这种思维阐释药
3、物的药理作用,会在学生的医学学习过程中局限其观察和认识问题的视野。现代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实都受到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恩格尔正式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1]。恩格尔指出:一个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观点,应该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互作用。该观点得到了WHO的认同。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指导,世界各国的卫生政策、医学科研、医学教育以及医学临床实践都发生着深刻的改革[2]。但是,纵观国内药理学教学实践,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还未被广为接受,教学体系多以传统医学模式去拟定大纲。教材注重有病的器官、组织和细
4、胞,忽视人的整体性,忽视人的心理、人际关系、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及与药物的相互联系。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国内的药理学教学实践中还处在起步的徘徊阶段。笔者认为,药理学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才能真正适应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需求,对培养具有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思维模式的合格学生有益。1.应注重阐述心理作用在药理学中的作用和价值1.1安慰剂的作用及对照组的设立在药理学总论教学中应注意介绍安慰剂效应及设立对照组的问题。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英文:Placebo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即“我将安慰”),指患者虽获无效治疗,却“预料”
5、或“相信”治疗有效,致患者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另一个与其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存在——反安慰剂效应(Noceboeffect)——患者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这些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的,而是基于患者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或排斥。教师可以提出在医疗实践中可利用安慰剂效应激发患者康复效果,同时注意严格区分反安慰剂效应与药物无效间的关系。强调当患者对某种治疗药物坚信不移时3,就可增强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1.2心理作用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及其对策在评价新药疗效时,须把药物安慰剂效应估计进去。我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新药须通过临床安慰剂对
6、照(placebo-controlled)测试,方能获得认可。原因是由于医生对药物有关疗程实用性的举止态度会流露出组间可能存在差异的信息,亦可影响患者对疗效的反馈。因此,对药物疗效检测须以双盲(double-blind)法进行:医生及患者都不会知道该药物是否安慰剂。这些内容应该在教学中有所体现。2.医学人文精神要渗透到药理学教学的全过程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抓住了医学发展的规律和医学的真实本质,即,医学发展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但目前药理学教学中仍只强调医学或药学的专业性,对医学或药学的人文性未更多涉及。我们认为,药理学教学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
7、神和谐统一,以提升医学实践的境界。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药理学教育我们的体会有:在讲授“催眠药”时,要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及医师对药物作用给出医嘱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要交代心理、社会因素对失眠产生的影响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使学生不仅从单一因素认识药物催眠问题。有人做过实验,对因失眠长期住院患者,在治疗初期给服用安定类药物以改善睡眠,当病情稳定后,医生会撤除安定类药物。这时,部分患者会出现“撤药反应”,实际是心理对药物产生依赖了。这时患者会主动要求服用安眠药助眠,但实际上病情已经不需要。医生以维生素C片替代并宣称是药效特好的安眠药,患者服用后睡眠状态良好。在
8、讲授“抗精神病药”时,要突出体现医师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怀问题。在以前的教学中,当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