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

ID:264233

大小:112.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7-07-16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_第1页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_第2页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_第3页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_第4页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議題中心教學法 與公民教育壹、公民教育的意涵—判準的建立一、民主價值的建立1.人權保障為核心的民主政治:(1)以個人主體性與權利意識出發,(2)自由、平等、法治政治(人民自主自治)為基礎的憲政主義。2.民主生活的維繫︰(1)日常生活中的判斷與決定民主生活是道德的生活,如何維繫這種道德的生活,有賴憲政主義邏輯作為判準。(2)公共決定影響自我與他者至深,培養做決定的能力,是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標。3.是道德的也是可行的決定(1)日常的社會生活充滿衝突,必須做出可行的決策,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循環一再發生,才是可行的決

2、定。(2)可行的政策是跨領域科際整合的知識學習與應用。(3)避免落入道德、價值宣揚的口號呼籲。4.真正的生命教育有血有肉的具體人物與故事,在有限資源的限制下,如何彼此共從共榮?人的社會位置反映出個體的社會性,透過聆聽他者的聲音學習尊重不同的生命。二、公民教育的內涵(一)政治社會化的機制1.民主價值的建立2.異中求同的最大公約數(二)公共審議的民主決定1.憲政主義是第一層的行為規則,要使其可實踐有賴第二層次的三個面向:(1)實用性:目的與方法的一致性(2)倫理性:價值選擇,例如資源分配的價值依據。(3)道德性:對於第一

3、層主要規則的遵循或違背。二、公共議題與做決定1.「問題是什麼?」(1)應該是具體現象的清楚描述,而不只是一種感覺,或是資料的錯誤詮釋。並說明在什麼意義之下,這些「現象」是必須被解決的「問題」;這是政策思考的起點,如果問題並不真的存在,再多的抒懷也是多餘,例如「七分上大學」?(2)「問題的因果關係是什麼?」2.「理想的狀況是什麼?」。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在什麼樣的意義下,這些目標是值得追求的理想。3.解決問題。效益為何?成本是什麼?成本由誰負擔?只談效益,不談成本,並不是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4.新政策的實施,是否真的能

4、引導往「理想境界」前進?錯誤政策的後果可能會耗費更多成本,輕者只是浪費資源,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日後再修改政策時更大的困難。三、公共議題與公民教育(一)議題中心教學法1.以爭論性的議題、且正反意見相當的公共議題,作為課程教學的內容,例如死刑的存廢、性工作合法化、煙害防治法的制定。2.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議題的全貌,並試圖尋找解決之道。(1)學生必須是主動的知識學習者,教師的角色是為學生搭起鷹架,引導學習。(2)爭議性議題往往是跨領域多面向的,可能需要用到各種不同的知識學門,如經濟學、法律。3.學生在探究問題與論證觀點時,

5、必須以事實、證據說服他人,而非情緒與價值的強度,依據的標準則是民主原則,以理服人。4.教師的角色(1)是中立的引導者,但不代表教師不可以對議題表態,教師可以有立場,只要能與學生平等對話,容許被挑戰。(2)是議題討論過程中的管理者、合作者,也可以採取蘇格拉底的產婆式教學法,不斷使用相反的觀點製造認知上的衝突,質疑學生。(3)教師須使學生在感受安全與被支持的環境中願意表達自我的觀點,並且促使所提出的相關問題是值得深度思考討論的,而非機械性的問答。(4)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對該議題深思過後的立場選擇,可以以學習單的方式呈現。5

6、.議題中心教學除了科際整合的知識學習之外,也可以讓學生的自我經驗現身,教室成為民主的公共領域,避免單一價值或意識形態支配,可以進一步實踐批判教育學。6.對於爭議性議題的思考與討論必須運用相當多的社科知識,這類教學法的使用必須在民主基本價值與原則建立,以及學習過相關的社科知識之後,若無前項的必備知識,容易流於情緒的宣泄,而非客觀的說理。7.實施「議題中心」教學法的必要條件︰(1)民主原則的建立(2)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3)閱讀以及判讀基本資訊與資料(例如︰環保署長說雲林人平均壽命的增長)貳、現階段公民教育實務一、課綱的

7、檢討二、課本的設計三、結構的困境一、課綱的設計1.學科本位的知識傳遞。2.太多不必要知識的填塞。3.對於抽象原則沒有應用的機會,例如邊沁的功利主義原則vs.羅爾斯的社會正義說。二、課程的限制1.課程文本的有限性,(1)未能將問題清全貌楚呈現,有限呈現某種觀點或是想法,並不認為將問題詳細說明是重要的。(2)單一觀點。例如:「蘇花高公路的興建可能造成花蓮地區生態與文化的衝擊。圖為學生團體與環保團體至環保署陳情,反對貿然興建蘇花高。」容易流於課本或是教師觀點的灌輸,解決之道︰可以仰賴網路,但是需要設備上的支援;或者是出版商

8、可以努力的方向。例如,三民版第一冊第三客的作業設計以「樂生」作為討論議題,,但僅列出院民、縣政府、人權團體、新莊市民等四種立場與觀點,每一觀點僅四到五行。三、實踐的困境(一)教師1.教師遭逢的結構性困境個別的專業性知識不足,例如樂生議題中軌道的知識。2.不喜歡面對衝突議題,有表態的壓力,以及需要具備處理衝突的能力。(二)學生1.必須有充分時間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