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刍议作者:朱慧敏杨涛孙佳佳张莉莉 【摘要】本文站在教学实践、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对1999年到2009年十年来高校改革后,公共选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意义和目的,现状和方向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就如何进行良好的教学,以及其中面临的难题、破解的方式方法、师生在选修课中的角色转变、适应等命题做了具有代表性的探讨。是作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对选修课教学中身体力行的心得和感悟,从而使校级选修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的希冀。.L.编辑。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高校教学探讨素质教育 选课制始于18世纪欧洲的大学
2、。1872年艾略特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他主张“智力上适者生存”的理论,他认为人的能力、素质各不相同,学校应充分满足和发展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殊才能,选课制从此由哈佛开始向美国广泛流行,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上世纪90年代末,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通识教育的推动下,公共选修课开始成为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高校公共选修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要求,施行的新型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开阔学术和社会人生视野,使其建立相对于传统
3、知识结构更为宽厚、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而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现状与问题 随着高校课程建设改革不断深入,选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选修课课程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就目前的现状看,选修课课程建设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对选修课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很不够。以下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对选修课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要想进一步改善选修课的这种现状当然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1.1开设学科、门类太少,学生的选择余地太小 选修课的
4、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目前,学校选修课种类不少,但范围太窄。这样的现状使同学们根本选不到一个自己完全感兴趣的课程。况且如果本学期所安排的课程稍多的话,学生们选课的标准就完全根据自己所剩无几的课余时间来选,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兴趣。 1.2学生对选修课认识不足,学习主动性没调动起来 教与学是双向的,很多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不端正,导致选修课的出勤率不高,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即开课前一两次人数很多,中间越来越少,考试前人数又多起来。选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这与
5、学生的部分必修课程以及一些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可能会有冲突,但是少数学生会以此为借口逃课,这种严重的逃课现象不仅挫伤了教师的授课热情,也会影响其它选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很多选修课的开设流于形式。 1.3教材陈旧,或者教材选择比较松散随意 选修课的教学的一大难题还在于,优秀的教材不容易寻找,所以老师在选择和寻找教材的时候,无从选择,资料性多于知识性、趣味性。网上选课时,没有关于课程内容的介绍,使大家在选课时非常盲目只能是望文生义。等上课后才发现与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这样不仅自己没有选上感兴趣的课程,而且使真正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同学与之无缘。这样
6、的现状使同学们根本选不到一个自己完全感兴趣的课程。 1.4学生为学分而选修的思想还没端正 由于学分的需要选修课又都是每学期必选一门,而不同专业每学期所设课程的任务也不一样,当有些专业在这一学期本身的课程都很重时,为了学分,还得再选一门选修课。这势必会造成本身课程繁重的学期任务更加繁重,学生也根本没有精力去顾及选修课,必然导致选修课成为学生休息的课堂。所以学校应使同学们在课程任务少的学期多选而课程任务多的学期则不选。 1.5一些选修课普适性不强,专业性太强,受众面狭窄.L.编辑。 公共选修课区别于专业课程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对象覆盖广泛
7、,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接触并掌握其他门类的知识,降低公选课的专业性是非常必要的。选易避难无疑是大多数学生的态度,所有的学生都涌向某些难度低、学分高的社会科学课程成为必然,一些难度高、专业性相对强的理工科课程则出现选课人数未达到最低标准而停开的情况。这样一来,学校意图通过学科课程交叉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达到。 2措施方法刍议 近年来,各高校在公共选修课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都加大了管理力度,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1选修课的开设,应该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 课程设置
8、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为目的,多开设学生感兴趣或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尽快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而且教学过程中也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