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识宝” 传说探微

“回回识宝” 传说探微

ID:26355216

大小:1.73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回回识宝” 传说探微_第1页
“回回识宝” 传说探微_第2页
“回回识宝” 传说探微_第3页
“回回识宝” 传说探微_第4页
“回回识宝” 传说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回识宝” 传说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回识宝传说探微严梦春内容提要:回回识宝传说兴起于唐代,内容非常丰富,是了解回族商业文化的一个窗口。从传说的内容、产生的背景、回回先民们在华经商的习俗及其商业价值观四个方面,透视回回识宝传说的文化内涵。关键词:回回识宝产生背景经商习俗商业价值观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自古以来,描写回族经商的文学作品很多,唐代到一颗径寸珠,卖到波斯邸,获数千缗;该卷还记起逐渐兴起一种较为特别的民间传说回回识宝载了大食国的一颗宝阳燧珠几经周转,在中国被的故事。这类故事是在我国回回民族形成的特定历史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在重农轻商的中国古代社会,

2、回回先民凭借其独特的伊斯兰文化传统和强烈的商业意识在中国生根发芽,而反映这一奇异现象的回回识宝传说对此做了最原始的记录,有其独特的价值。一、回回识宝传说的内容探讨回回识宝传说,首先应了解一下我国识宝传说的发展情况。中国识宝传说产生于唐宋时期,这一时期,识宝故事主要围绕阿拉伯、波斯人识宝展开。到了元明时期,识宝故事的主人拓展为回回、江西人、南蛮子识宝。到了清朝末期,传说内容演变为洋人盗宝。由于来华的阿拉伯、波斯人(胡商)是回回的先民,因此本文涉及的回回识宝的故事基本指明代以前的识宝故事。回回识宝传说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即某胡商发现后复归其国的故事。这类珠宝传

3、说多是围绕珠宝的来历与去向展开,既生动离奇,又耐人寻味。(二)特殊的宝1、引宝之宝传说中被胡商看中的宝物并非都是真宝。因为只有利用此物才可引出真宝,所以这些东西被看作是间接的宝而具有了宝的意义。如引出金牛的稻草以及用来取宝的斧子和砖;而一直被胡商盯着的一只蜘蛛也成了宝贝,到了结尾才知这只蜘蛛的腹内原来有一颗停风珠。这类传说多以持宝人贪心,最终财物两空为结局。2、不是宝的宝这类宝在一般人眼中也许一钱不值,但被胡商识出便身价大涨。如乐府杂录中老妪手中有一条旧锦褥,经波斯商发现,认为此物为冰蚕丝所织,若盛夏陈于座,可使一室清凉,遂酬价千万而买之;酉阳杂人具有特殊的识宝

4、才能识出某物是宝重金购买俎续卷六中,有一僧,在李宅得一彩篚香罗帕,藉一告知对方宝物功能。这些功能往往都很神奇,从而使物如朽钉,长数寸,遂携至西市示于胡商,胡商见而惊传说更具传奇色彩。根据回回所识宝物的不同,回回之曰:此宝骨也;广异记载,吴郡陆禺家有一只识宝传说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消面虫,状如蛙,而胡商却称之为天下奇宝。这(一)传统之宝回回识宝传说中的许多宝贝都是传统的珠宝、玉器。如太平广记卷四零二记载,广州一守船人得类传说以体现回回高超的识宝术为重点,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3、具有魔力的宝48STUDIESOFETHNICLITERATURE回回

5、识宝传说探微回回识宝中的宝多带有超凡的魔力。如捕捉妖怪的定妖针、压风止浪的定风针、埋地生水的水珠、竭而复盈的水宝以及入火不烧,涉水不溺的紫羊羯宝珠等等。这类传说因珠宝自身价值功能的转移和延伸,从而使传说更富有传奇色彩。二、回回识宝传说产生的原因与背景(一)跨地域文化的历史契合回回识宝传说的兴起,要从中国传统的珠宝文化与阿拉伯的宝石学谈起。中国是珠宝大国,有丰富的珠宝文化;阿拉伯有先进的识宝技术,其宝石学专著在古代已流入中国。一个有宝,一个会识宝,两国文化的契合为回回识宝传说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珠宝的发现与采制使用,华夏民族皆居世界之先。以珠而言,我国先民早在东

6、周即知饰用珍珠。诗经禹贡篇上已提及淡水珍珠,民间传说是老子传下的养珠之法。而史载的养珠法则始于宋代,后方传入日本。论及宝石,我国开采制用的历史更是悠久,品种也颇为丰富。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上不少珍贵宝石,我国都有蕴藏。如海南、江苏有蓝宝石,新疆有绿松石,云南有海蓝宝石、天河石等等。说到玉石,我国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素有玉石之国的美称。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从制作玉石的工具,到雕制饰、佩玉器和祭祀礼器,珠宝文化在当时已取得辉煌成就。另外,灵石崇拜在中国许多民族中仍有遗存,如羌族的白石崇拜,普米族、阿昌族的大石崇拜等等。而在汉族中关于禹生于石、石破北而生启、女娲炼

7、石补天以及红楼梦中的石头记,还有望夫成石等神话传说,无不赋予了玉石更深的文化意蕴,从而丰富了中国的珠宝文化,吸引了外来使者和客商的注目。在盛唐,阿拉伯文化也处于强盛时期,阿拉伯通古时期已有相当水平。加之该民族善于经商的传统,因此将识宝技能融于经商更是理所当然了。正是这些识宝回回的融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珠宝文化与阿拉伯珠宝文化的交流,为中国的珠宝文化添上了风采独具的一笔。在经济与外交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胡商在中国施展其商业才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关于胡商的奇闻逸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了。他们对于出现在各地市场上的蚌珠、龙珠、蛇珠分辨得十分清楚,并能以质论价。越人

8、俗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