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75266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6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关系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关系研究一、引言 2005年3月,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了风险导向审计阶段。于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和实现企业目标不谋而合,具有可观的研究价值。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本理论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形成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最新动向,它经历了会计账簿导向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导向内部审计,并以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实施风向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必然结果。 20世纪末,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活动方式日益复杂,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自身缺陷越来越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风险管理是使其生存下去,并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内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不仅要做好经济监督,还要参与到企业的战略、经营中去。所以说,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既是内部审计的法定职责,是内部审计发展的良机。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 审计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在这个系统中,审计人员需要做的是收集、评价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审计证据,并认定证据与其标准的是否相符,然后发表意见。由此可知,审计也是一项经济控制,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它作为一种审计的技术手段,是与企业风险管理紧密相连的经济控制方法。可以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根本来源于内部审计,在风险的控制上保证受托责任关系的管理控制机制。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本文由论文联盟.L.cOm收集整理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完善公司的治理体系 公司治理是21世纪公司运作的基础,在公司治理系统的框架下,内审开展其工作并且提供给公司治所需要的信息。它们的关系如下所示(见图)。 图公司治理框架图 公司需要一个能保持独立性的、有能力的内部审计功能。它能独立于管理者。并且能向董事会提交报告,可以消除董事会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证信息披露时的真实性,方便管理者对经营层面的控制,把代理人、委托人之间的关系提升到代理人、委托人和内部审计人三者的关系,使公司的治理体系变得更加坚固。另外,内审锁发表的建议还能督促管理层不断健全管理和约束机制,实现治理目标。 2.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根据IIA在2002年对内审的定义,可以发现,内审的日常活动范围是由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三部分组成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增产。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它有两部分可以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一是为提供比必要的增值性服务,二是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第一点是以咨询服务来给企业提供企业需要的信息和意见;第二点是对企的业控制进行评价,从而确保企业的控制可以防止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3.发挥优势弥补外部审计的不足 2002年7月IIA就曾提出过:健全的治理结构是需要建立在所谓有效治理体系它的的四个条件的协同之上,这里所说的四个条件是指: 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执行管理层、董事会。他们是有效治理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石。外部审计师们需要保持独立性,把审计与咨询业务区分开来;内部审计师可以增强报告关系上的独立性。然而,外部审计是一项事后审计,不能在经济业务发生当时即刻做出回应,参与到这个经济事项中,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而这个时候,内部审计的优势地位显得尤为明显。 4.监督鉴证双重职能 两权分离条件下审计才有可能实现。在授权经营管理的体制当中,因为内审部门都会采取董事会直接的领导或者是会采取监事和经营管理层双重领导的模式,所以内审部门需要发挥其所有权监督的特质。另外,企业所有者是否给予的企业的经营者报酬,完全取决于后者所具有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实际的收益。为了向企业所有者展示经营能力,企业经营者就需要定期汇报工作成果,传递其经营管理理念和信息。内审的存在就是为经营者锁提供的业绩报告提供鉴证,为给经营者的考核提供必要的证据和依据。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于公司治理时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落后 为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行,需要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管理层等各个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它形成了包含公司各部门的多元风险管理体系(见表)。 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但是,大多数企业内审部门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且内部审计的既服务于管理层,又服务于董事会,职能不清晰。 在风险管理的方法层面上,西方国家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所采用的一般为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运用金融工具、数理统计模型等工具,不但工作量较小,而且出来的结果较为精确。反观我国,多数的企业采用了定性方。这在技术方法上就处于下风了。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技术方法的落后,这些阻碍显然不能使得企业在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多风险的环境中求的生存。 2.企业本身内部审计,重视度不高 我国的内部审计主要为行政的命令,政府的要求。而许多国外的内审则发生于公司自身的内部需求。在实际中,内部审计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上,内部审计既是代表了政府国家监督企业,又是代表了企业管理者监督下属。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内审的独立性认识不足,把它认为就是查账,还一度将内部审计部门放置于会计部门里面,将两者合一。结果当然不仅是市级部门对会计部门无法进行有理的监督,对于其他部门也不能做出公正的评判。3.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独立性差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特质,只有在这条特质成立的前提下,内部审计才能被成为内部审计,才能发挥它的功效。整个公司中,内部审计组织隶属于公司行政系统,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服从于公司管理者的调度、指挥。虽然这对于结合公司的经营管理是有帮助的,但它同时也形成了两者角色的混同、矛盾,并不利于公司内部审计发挥其功能。 4.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强 IIA在世纪末发布了名为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报告(ThepetencyFrameworkforInternalAuditing,简称CFIA),其中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注点的变化,影响了其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至少具有两种特质:其一是行为技能和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所包含技术、鉴别能力、分析能力;行为技能涵盖了人际技能、个人技能和组织技能。刨除对于知识技能的强调,这里还强调内部审计人员行为和心理这两方面的能力和特质。根据贺颖奇等人的资料显示,在我国,从事审计的人员对于财务审计、审计法、审计准则、财务会计、会计法与会计准则、税法、内部控制制度等专业知识范围内的知识较为熟悉;但是对管理会计与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及其审计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管理沟通、风险管理等这些与公司管理有关的领域并不熟知。所以,我国的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步,改进。 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于公司治理的改进方法和建议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现代风险管理模式必然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得以体现,而构筑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则是提高企业风险管理上的水平的重要要求。在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过程中,要以风险管理的流程为导向,对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组织企业要建设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风险管理的最高领导,负责旗下的风险管理,并且设立专职风险监管部门和内审部门,他们分别执行控制和风险审计。内部审计部门需要负责各个业务部门的风险控制,并且对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从而风险,提早做出防范的对策。各个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各自负责人要负责风险的监控,在这个前提之下内审部门再进行监控。如此一来,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和各部门之间就产生化学反应有效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互相磨合,使得防范机制变得更加健全。 2.改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地位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仅需要管理者的来决定,更需要靠内部审计人员自己的工作来争取、确立。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做到:首先是审计务实性要加强。内部审计要紧紧抓住企业经济活动、经营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突出审计重点,使其能够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起到承上启下、铺路搭桥的作用。其次是审计的过程要依照规范来进行。要建立完整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做到依法审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来,依照照企业经营管理及其领导者的需求来开展审计。再次是审计结果要突出实效性。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效益审计,是否能通过审计来规避经营风险、促进经营发展,是衡量内部审计有效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只有做到了,内部审计才能真正成为在监督和服务中的指南针。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职业道德教育是首当其冲的,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提高了,掌握了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审计部门才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有效客观公正的审计与评价,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所必需的科学依据。其次,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所必需的是掌握会计、基建、税务、外贸、金融、审计、法律、企业管理这些方面的知识要点,要在工作中将实践和经验结合在一起,把理论和实际一齐发展,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 六、结束语 通过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理论,得出将两者结合是实现公司增值、价值最大化的必然趋势,虽然在实务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在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人士、学术人士等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企业的发展是辉煌蓬勃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