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42例临床分析

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42例临床分析

ID:2624165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42例临床分析_第1页
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42例临床分析_第2页
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42例临床分析_第3页
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42例临床分析_第4页
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42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42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42例临床分析【摘要】探讨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8年来采用鼻内窥镜术治疗的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治愈。术后定期在鼻内镜下换药,38例术腔黏膜轻度水肿,窦口通畅,窦内未见菌团;4例术后初期见上颌窦内有较多干酪样物,经用1%H2O2及生理盐水多次冲洗换药后,出院时术腔干净。40例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2例失访。结论: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较传统的柯-陆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关键词】内窥镜手术真

2、菌病鼻窦[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features,diagnosisandtreatmentofnoninvasivenasalsinusmycoses.Methods:FortytycosesatterinthEIrmaxillarysinusintheinitialstage.Theeseclear.Fortycasesonthsto5yearsandnorecurrenceoccurred.Theothertinationandasmanyaspossiblefunctionsofth

3、enasalcavityandsinuscanbepreserved.[KEYycoses;Paranasalsinus鼻腔、鼻窦真菌病以往发病率较低,随着抗生素和激素在鼻窦和鼻窦炎治疗中的长期应用以及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例报告逐渐增多[1],临床中以非侵袭型为主。现分析我科1998年8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42例非侵袭型真菌鼻窦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2例中,男18例,女24例;2566岁,平均40.4岁。病程3个月6年,大多在1个月3年。单侧发病39例,双侧3例;鼻塞32例(其中

4、单侧31例,双侧1例),涕中带血或回吸鼻涕带血17例,脓涕10例,脓涕伴鼻内臭味7例,单侧面颊疼痛、上列牙痛及眼眶痛各1例。鼻内镜检查:中鼻道息肉样新生物21例,黏膜充血及鼻甲肿大27例,中鼻道脓涕13例,鼻腔外侧壁内移,中鼻甲饱满6例,鼻中隔明显偏曲7例,颊部肿胀隆起或压叩痛5例,眼球轻微外突2例,另有4例鼻腔无明显阳性体征。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显示病变窦腔密度增高,并见结节状致密影或钙化斑,病例的上颌窦自然窦口处均有软组织影,其中上颌窦内侧壁骨质部分破坏或窦口受压扩大者22例,纸样板及眶底骨质部分破坏各2例。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其中累及前组筛窦

5、者13例,累及后组筛窦者4例,仅2例蝶窦受累,未发现累及额窦者。1.2治疗方法42例均行鼻内镜手术,2例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其余均在局部麻醉进行。术中咬开钩突、筛泡、筛窦内有病变者开放筛房,清理窦内豆渣样物及息肉样变黏膜,尽量保留正常黏膜。清理上颌窦内菌团,术中见窦口被压迫扩大或内壁骨质破坏22例,后外侧壁破坏1例,眶纸板破坏及侵入眶内各2例,与术前CT扫描结果基本一致,余20例窦口较狭窄,予以扩大术。患者窦腔内均有灰绿色或黄绿色干酪样块状物或豆渣样物质,脓稠,味臭,其中7例有肉芽组织和坏死组织,11例有息肉样组织,伴有上颌窦囊肿2例,囊内为脓

6、液及干酪样坏死组织。术后常规将团块及窦内黏膜送病理检查,40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鼻窦真菌病,2例术后病理仅报告为炎性息肉,可能与未将干酪样物送检有关。术后第1天抽除鼻腔及上颌窦内纱条。从第2天开始清理术腔内干痂及分泌物,并用1%H2O2溶液及0.9%NaCl溶液冲洗鼻腔和窦腔,每日1次,连续1周。一般冲洗的前2?d,仍有少许残留的坏死物及干酪样物冲出,后渐消失。1周后改为每周1次,连续1个月,并定期在鼻内镜下清理术腔23个月。2结果42例均临床治愈。术后定期在鼻内窥镜下换药,38例见术腔黏膜轻度水肿,窦口通畅,窦内未见菌团;4例于术后初期见上颌窦内

7、有较多干酪样物,经用1%H2O2及生理盐水多次冲洗换药后,出院时术腔干净。40例随访6个月5年,自觉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无阳性体征,窦口通畅,未见复发;2例失访。3讨论一般认为与鼻窦真菌感染有关的主要因素是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和病变,如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鼻息肉、鼻窦炎和各种鼻炎导致的中鼻甲或中鼻道黏膜肿胀、息肉样变等阻碍通气引流。本组42例中,39例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因素,另3例鼻腔检查仅见鼻黏膜呈暗红色充血,无其他异常发现。真菌性鼻窦炎临床上分为侵袭型及非侵袭型两类,本组患者均为非侵袭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真菌仅存在于真菌团块形成的真菌球

8、中或鼻窦分泌物中(称为变应性粘蛋白)[2]。一般多局限于一个窦腔,各个鼻窦均可受累,以上颌窦最多见。与该窦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