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ID:26215698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5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_第1页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_第2页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_第3页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_第4页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_第5页
资源描述: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摘要】综述了中医、西医对敷贴法的认识,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关键词】敷贴法;透皮给药系统;儿童哮喘;综述1敷贴法的理论探索敷贴法即以药物外敷治疗疾病的方法。先将所用之药研为细末,再选用醋、酒、菊花汁、银花露、油类等调和,贴敷患部及四周。其作用为截毒、束毒、拔毒、化瘀、清热、止痛、排脓等。也可将药物敷在特定的腧穴上,利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治疗疾病[1]。敷贴疗法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许多医籍就有中药外敷的记载。《黄帝

2、内经》中“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膏药之先河。清代名医辈出,是贴敷疗法的鼎盛时期。“外治之宗”吴师机《理瀹骈文》总结了我国清代以前的外治法,提出了贴、涂、洗、熨、点等百余种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种疾患,并明确提出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将中药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咳喘,源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冷哮……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

3、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选择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络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药,做成贴敷制剂,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达到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显然,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后世应用中药敷贴疗法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现代研究表明,敷贴疗法实际上就是现代的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TTS)。该系统认为[2]药物有如下作用。(1)透皮吸收:通过动脉通

4、道、角质层转运和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药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2)水合作用:中药外敷后,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增加,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3)表面活性作用:中药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被动扩散的吸收,增加表皮等脂膜对药物的透过率。(4)芳香性药物的促进作用:贴敷药物中,冰片、麝香、沉香、檀香、石菖蒲、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类,可使皮质激素透皮能力提高8~10倍。所以,敷贴穴位经透皮给药融药疗与理化刺激于一体,使中药的活性成分影

5、响到机体其他多个层次的生理功能,可能产生相互激发和相互协同的作用,药物渗透沿经络循行传导、放大、增益药效,直达病所,达到调节脏腑机能、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和治疗疾病的目的[3-4]。2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6-11]表明,敷贴疗法治疗儿童哮喘,可降低IgE,使治疗前较低水平的IgA、IgG恢复正常或提高,改善哮喘患者可溶性IL

6、2受体、T淋巴细胞亚群等多项免疫指标,并能调整呼吸通道的阻力和呼吸膜的通透性,降低患儿气道的高反应性和提高患儿的肺通气功能,减少哮喘发生的频度。可能有纠正患儿体液免疫、

7、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这种作用缓慢,维持长久,最终达到长期缓解甚至控制咳喘症状的目的。刘雅明等[12]提示缓解期患儿症状虽然缓解,但仍有Th1/Th2功能失调和慢性气道炎症存在。故针对机体功能失调的机制,使用穴位敷贴,可减轻小儿哮喘的发作程度,使细胞因子IL

8、4降低及IFN

9、γ增高,调节机体免疫力,纠正Th1/Th2的比例失衡,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13-14]。实验研究[15-16]提示穴位敷贴疗法对IL

10、4、IFN

11、γ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确的影响,并能降低外周血ESO水平及

12、支气管组织ESO浸润程度,且以上影响对大鼠体内Th1/Th2的平衡可能起到了良性的调节作用,从而对哮喘的治疗产生效果。上述研究均说明敷贴疗法防治儿童哮喘有较好的疗效,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实现。3研究思路3.1穴位的选择传统的穴位选择当属《张氏医通》中的肺俞、膏肓、百劳。现代研究众说纷纭,有用定喘、肺俞、脾俞的[11,17],认为敷贴肺俞穴可驱散寒邪、补益肺气,敷贴脾俞穴可调理脾胃功能,敷贴定喘穴可平喘止咳;有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的[18],认为肺俞、心俞、膈俞均在背部,膻中在胸前,即为肺脏所在之

13、处,其主治肺系疾患,诸穴合用,可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有用定喘、肺俞、膏肓、膻中的[19],认为肺俞、膏肓散寒邪、补肺气,定喘利肺气而止咳平喘。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等,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于肺,成为哮喘发生的宿根,因此这些研究选取穴位多围绕发病的病位论治,但是未形成对选穴的统一认识。笔者认为选穴的不统一,将限制临床的规范运用,给临床疗效的评价带来困难。所以,现代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