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04949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浅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论文..毕业【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临床常见致病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过程相对复杂。中医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名称,归属于中医“中风”“眩晕”“偏枯”等范畴。课题组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该病为本虚标实证,病因病机与虚、瘀、痰、毒等致病因素关系密切;主要病因不外乎内因素体不足和外因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导致机体虚弱而引起。其病程历经本虚致实和标实致虚两个阶段,并通过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有利于该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因病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疾病(或致病因
2、素)。其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毕业,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壁变硬,管腔狭窄,继而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尤其易在心脑血管等处引起缺血性疾病[1]。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感染性疾病致死率已明显下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病率和致死率却不断提高,已引起社会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病理基础是心脑AS。为此,研究中医对AS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本病的辨证论治,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性疾病,涉及基因、环境、代谢等多种因素[1]。目前,普遍认为高血脂症、高血压病、遗传因素、吸烟、年龄、糖尿病和肥胖等
3、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AS多发生在中老年阶段,与我们饮食、情志、生活习惯等有关[1~2]。下面浅谈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1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仅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更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祖国医学中无“动脉粥样硬化”之称,但根据AS的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归属于“胸痹”“中风”“眩晕”“偏枯”等病范畴。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为君主之官”,心有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主要是年老体虚或先天禀赋不足,心主血脉功能失调,血脉不充,心脉失养。血脉瘀阻,痰瘀互结,心脉通行受阻等引起,并且复又饮食失调、情志内伤、嗜烟喜酒等均可诱发或加
4、重本病。我们认为AS以虚为主,为本虚标实证。归纳其主要病因病机不外乎内、外二因致虚两条途径。1.1内因致虚AS患病者多为年龄偏大,素体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虚,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心气虚。心主血脉,心气是维持血液正常运行的主要动力。《内经》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于脉络。《灵枢·卫气失常论》说:“人有脂,有膏,有肉”,而若脂膏过多,则形体有变,少则“体无膏泽”。膏脂与津液同源,是津液的稠浊者,其能化入血中。若其摄入过多,利用、排泄功能失常,可使血脂升高发为痰浊,痰阻于脉络而产生瘀,痰和瘀相互影响,共同导致本病。脾为生痰之源
5、,年老脾胃虚弱,如《景岳全书》云:“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和主升清降浊[3],《医宗必读》云“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二者相互影响,导致本病的发生。再者,人年老体虚,肾精亏虚,肾阴虚则脉道涩滞,肾阳虚则无以温煦,血行不畅,瘀血内生,阻滞络脉。如有肝虚者,则会有疏泄功能失常,病理产物堆积影响血脉等功能。此外,肝气乘脾亦可加重脾虚,引发或加重本病。1.2外因致虚饮食失调,情志内伤。《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且有“膏人”“脂人”之称。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脂质食入过多,损伤脾胃,脾胃虚
6、弱以致运化失司,水湿津液停滞,聚而生痰,痰阻脉络,可致本病。再者,情志内伤可致肝气郁滞,气郁化火,郁火上炎,火灼络脉,久而蕴毒[4],瘀积脉道日久,产生病理产物——痰、瘀等,阻滞脉道。而毒邪也可作为另一种致病因素,且有外来之毒、内生之毒之分。内生之毒常因有内伤杂病且进一步发展而为本病,其多由诸邪蓄积,交结凝滞而成。而在病程演化过程中,内、外因致心、肝、肾、脾虚等多脏腑产生病理产物,如痰浊、瘀血、毒邪等,在进一步发展中,二者或三者相互影响,又推进了整体病程的发展,在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下,病程多历经本虚致实和标实致虚这两个主要病理阶段。1.3本虚致实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虚,
7、肝、肾、脾不足。五脏之虚,再加之嗜食肥甘厚味,久之则损伤脾胃。脾气虚则运化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致痰浊中阻。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则风阳夹痰。肾阴虚无以滋养五脏,心脉失养,心气虚无力推动血循环,瘀血内生,阻遏脉道。此阶段临床表现以标实为主,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豁痰宣痹为主。1.4标实致虚在上一阶段产生了病理产物——痰浊、瘀血、毒邪,三者不仅是病理产物,在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中还起着推动病情发展的作用。《东医随笔》“血不流则成瘀,滞积血”痰浊内聚,注入血脉,瘀滞脉络,日久营血瘀滞,痰瘀互结,沉积血府,脉道失柔,气血不畅[5],(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