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摘要:随着“文化教学”的观念逐步深入和人们对英语教学的认识提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教材,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对使用该教材的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文化教学文化意识跨文
2、化交际能力一、引言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人们对学习外语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今天,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已经不再局限于“交流工具”这一狭义的概念了。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习一种外语除了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外国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
3、行跨文化(本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从90年代初起,“文化教学”的观念逐步渗透到JEFC和SEFC等教材中,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和教材编写者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4,以下简称《标准》)则明确规定了英语教育应包括“文
4、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并且根据不同的级别列出了不同的目标描述。这是以往教学大纲中所没有的。《标准》对文化意识的重视也正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外语素质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家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进行有目的的语言交际与文化交流的教学。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
5、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材,作为中学生获取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对文化因素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分析编者如何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Ne"align=center>表1母语文化英语国家文化其他国家的文化Module1Unit3,4Unit1,2,4,5Unit1,3Module2Unit4Unit5Unit1,2,3,4,5Module3Unit1Unit1,3,4,5Unit1,2Modu
6、le4Unit1,2Unit1,3Unit1,4,5Module5Unit1,4Unit1,2,3,5Unit1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在NSEFC必修阶段的五个模块25个单元涉及到文化因素。这些包含文化内容的单元所涉及的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友谊、旅游、语言、地震、伟人、文物古迹、体育、音乐、文化、动物保护、节日、戏剧、科技、农业、卫生、幽默、主题公园等,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祖国文化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一)阅读篇章中的文化渗透NSEFC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也包涵了许多跨文化因
7、素,这为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英语阅读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学生面对的这套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聘请来自英、美、澳、加等国的外籍专家与中国的专家合作编写而成的。这种中西合作的模式不仅能切实地保证《标准》理念的贯彻,也使得教材不但能反映目的语国家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而且能尽量反映我国文化的民族特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教材中真实、地道的英语与学生所不熟悉的文化紧密相联。要充分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例如模块一第一单元Friendship的主阅
8、读篇章摘自《安妮日记》,其中所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直接造成了犹太人遭受迫害的悲惨命运,而究其根源则可追溯到遥远的宗教历史。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知识,就无法深切地体会战争曾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也无法理解安妮身上所焕发出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尽管身处险境却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对友谊充满渴望,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人性充满信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