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欧语系的起源问题

关于印欧语系的起源问题

ID:26176929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5

关于印欧语系的起源问题  _第1页
关于印欧语系的起源问题  _第2页
关于印欧语系的起源问题  _第3页
关于印欧语系的起源问题  _第4页
关于印欧语系的起源问题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印欧语系的起源问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印欧语系的起源问题印欧语系是当代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个语系,近一半世界人口以该语系中的某一种语言为母语。研究印欧语系的起源,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对于认识欧洲远古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蓬勃发展的史前考古学对印欧语系起源问题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但限于各种条件,国内学术界对西方这方面的研究动态所知不多。故特撰此文,供有意者参考。  自18世纪后期发现印欧语系以来,人们即开始讨论其发源地。当时人们多认为印欧语系最早产生在亚洲,特别是中亚山区。从19世纪中期起,学者们多持欧洲起源论,或说

2、印欧语系发端于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或说在德国北部。进入本世纪,欧洲起源论已成主流,人们所争论的只是它的具体发源地。到目前为止,主要有4种观点:一种是“波罗的海—黑海起源说”,认为早在中石器时代,原始印欧语居民就已生活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北岸的广大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后逐渐扩散;第二种为“中欧—巴尔干起源说”,认为原始印欧语的故乡在欧洲中部,可能还包括巴尔干半岛,自新石器时代起向外迁徙;第三种是“小亚细亚起源说”;最后一种是“黑海—里海起源说”[1]。在此4种观点中,后两种最为主要,并且正在进行热烈的争论。  小亚细亚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著名考古学家伦夫鲁(C.Renfrebutas)。她提出

3、,印欧语系最初起源于乌拉尔山南部到伏尔加河中下游的草原地带(即里海北岸)。这一点还可以得到语言学与比较神话学的佐证,因为这些学科的研究表明,印欧语在亲缘关系上与乌拉尔语系的芬兰—乌戈尔语族最为接近,而芬兰—乌戈尔语族起源于乌拉尔山的中部地区,该地区与印欧语系的发源地里海北岸草原地区又是相邻的,故印欧语系与乌拉尔语系具有密切的联系。公元前7千年代,西亚的农业通过高加索地区(而不是经由黑海北岸)而影响到了里海北岸草原地区,使这里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一区域本来就是野马活动的地带,因此自然成为人工养马的最初发生地。根据考古材料,伏尔加河流域的养马不会晚于公元前5000年。  吉布塔认为,生活在里海

4、北岸的原始印欧语居民后来逐渐向外扩展。在其东部,以米奴辛斯克盆地为中心的阿凡纳谢沃文化(AfanasevoCulture,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2500年)以及后来的安德罗诺沃文化(AndronovoCulture,约公元前2000年至前900年),实际上都是伏尔加河流域原始印欧语文化向东扩张的结果。根据吉布塔的说法,原始印欧语居民向西共有3次大的扩张运动。第一次向西扩张发生在公元前4500年至前4300年前,他们在第聂伯河—顿涅茨河流域的草原地区(即现在的乌克兰南部草原)获得了统治地位,创造出了斯莱德涅·斯多格(SrednyStog)文化;他们还进而向西渗透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其影响一直

5、波及到巴尔干半岛北部。第二次扩张发生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前,原始印欧语文化一直延伸到意大利北部及波罗的海南岸,而多瑙河流域的土著文化则由于与原始印欧语文化相结合,演变成为全新的文化。第三次扩张发生在公元前3100年至前2900年前,印欧语居民来到希腊,同时中欧与北欧也被“印欧语化”。  这样,在吉布塔看来,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农业)后,欧洲实际上就可以分为两大区域,一个是原始印欧语文化区,另一个则由非印欧语居民占据(吉布塔称这些地区为“古欧洲”)。原始印欧语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讲原始印欧语,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实行父系家长制统治,崇拜太阳神,好战,熟练驾驭马及车子,制陶及建筑技

6、术均不发达。与此相反,“古欧洲”的非印欧语居民则是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实行母系统治,崇拜月神及死亡女神,崇尚和平,建筑、制陶及艺术发达。因此,这“两个欧洲”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宗教信仰上都不相同。发源于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印欧语居民,凭借着技术优势(主要是马),逐步征服了非印欧语居民,使欧洲“印欧语化”。在这个“印欧语化”的过程中,欧洲从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从和平的社会转变为尚武的社会,同时,原先非印欧语文化的一些因素也被吸收到印欧语文化中。因此,所谓的西方文明,实际上来源于印欧语文化与非印欧语文化的融合。  吉布塔还认为,在原始印欧语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他们的葬俗。他们将死

7、者埋于地下的墓穴中,一个墓穴可能就是一个家庭,里面所埋的一般为一个妇女加一两个孩子,或一对成年男女加几个孩子;墓室用石头或木头筑成房屋状,可能表示墓穴即为死者之住房,然后再在墓顶上建造一个圆形的小坟丘。由于这种坟丘在俄语中被称作кургaн,所以,吉布塔在1956年出版的《东欧史前史》(ThePrehistoryofEastenEurope)中将原始印欧语文化称作“KurganCulture”,此词可中译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