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规避的教学预设——从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说起

无法规避的教学预设——从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说起

ID:26153073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5

无法规避的教学预设——从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说起_第1页
无法规避的教学预设——从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说起_第2页
无法规避的教学预设——从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说起_第3页
无法规避的教学预设——从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说起_第4页
无法规避的教学预设——从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说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法规避的教学预设——从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说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法规避的教学预设——从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说起◎朱跃林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一、关于教学预设的存在教学预设是教师根据文本、学

2、生、个人情况对目标、过程、方式等进行有效设计,并通过话语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深层思维模式,因而具有显性和隐性双重性质。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2]教学过程内外,无不透露着预设气息。从宏观层面上讲,教学目标最能体现教学预设的存在。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教学思维的核心点。在教学过程开展之前教师就需要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和重组及主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话语的设计

3、都是为了达到该教学目的而服务,否则教学目标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不同教师对《愚公移山》教学目标的拟定各有不同,而教学目标一旦拟定,理论上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最高标准。郭老师的《愚公移山》将字词和情节的认知巧妙地渗透到教学形态中,通过对“愚公”形象的另类建构让学生明了真理的相对性,并从中西文化层面构成矛盾让学生体悟民族精神达到拟定的教学目标。从中观层面上讲,试图达到教学目标而选择独特的材料进行教学环节设计,不难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情况。以选取教学实录中的“幻灯片”和讲义材料为例,“山是怎么样的”“愚公是怎么样的”“‘移山’,‘移’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最后的

4、结局又是怎么样的”(以下简称“四个问题”)的意义指向人生体验,从而了解三个句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健朗的精神,这是为主题的肯定方面服务的。故事的对比暗含着必然的趋“异”性来凸显成功的“外援”因素,从而与“愚公”个人话语构成矛盾,顺带无意或者有意地展示强“愚公”和弱“智叟”形象为“智叟”辩护做足铺垫,也因对人物形象的直观颠覆和“张远山”的“假如”顺理成章地建构起对“愚公”形象颠覆的理论支撑。这一系列紧密衔接的环节,其推导的结果与前一环节推导而出的或早已存在而强化的带有儒家健朗精神的“愚公”形象相冲突,从而达到最初的教学目标设计——明了真理的相对性,算是消解当下流行的“愚公”“智叟”形

5、象最直接的方式。最后关于文化密码的追溯,DV材料的提供从中西文化对比角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如果学生的思考多根据下发的讲义材料,并根据现场氛围完成教师的教学预设的话,也就是说对于“愚公”形象的消解仅仅存在于“假设”之中而未起到实质性作用,也从侧面说明学生从前一个教学预设转入下一个“中华文化密码”或者下发材料的教学预设中而已。从微观层面上讲,教师话语是预设的直观表现。从语用学的角度讲,教师和学生话语意义不确定性的消解是实现真正对话(教学目标)的关键。如果需要达到正确的理解,完成意义的衔接并实现对话,听话人则需要对话语和语境进行有效推论。教师的问题设置和对学生回答的信息反馈潜在地反映

6、教学预设,并为教学过程正常实施提供催化。[3]“四个问题”在关照情节梳理的同时,通过“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的范围限定,“艰巨”“微弱”“长期”“最后”词语的意义指示对“山”“人”“过程”“结局”的具体所指提供有效氛围和语境。幻灯片出示的“人数”“外援”“结局”的话语提示也表明这一部分只是让学生在限定结论下作出补证。在“智叟”发言的前期准备过程中,郭老师有意无意地设置了两处“强弱”对照:一是“愚公很凶的样子,智叟吓死了,智叟吓得说不出话来”;二是回荡的“何苦而不平”促成“呆掉的智叟”。可以想见,这种情境预设是和后文为“智叟”辩护的环节相衔接的,学生也只好以身试法,否则教学过程就进

7、行不下去。正如第二次智叟的增补发言,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阐释之后仍旧无法达到郭老师从宏大长远的视角评析移山过程的“从根本上解决移山”的预设效果,那是否要继续生成下去?就算教师富有教学经验,他的信息反馈都要依据教学预设进行,并用大量具有指示意义的话语进行预设强化或者非预设弱化,比如用“血缘的不断”“思想的不变”等总结性话语对学生回答进行强化或者替换“人性化”“孝字当先”等等“很符合常理”却属教学预设之外的话语。二、关于有效预设的实施教学预设是保证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完成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教学预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