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方式的思考

浅谈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方式的思考

ID:26105525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浅谈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方式的思考  _第1页
浅谈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方式的思考  _第2页
浅谈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方式的思考  _第3页
浅谈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方式的思考  _第4页
浅谈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方式的思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方式的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方式的思考论文关健词:中医药学传承/高等中医药教育 经典医学文献论文摘要:传承与教育是一个学科得以延续的生命脉搏。中医药学自创立以来就有其特有的传承教育方式,然而,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中医药学采取何种传承教育方式,是每一个中医药学继承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其存在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抹杀的功绩。周恩来总理曾经多次说过:“我国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经验。医务人员要树雄心,立壮志,在医学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样一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学科,

2、它一直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承与教育方式,即“师带徒”的师承传承和诵习经典医学文献的教育方式。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传承与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被逐渐打破,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新的思考。  1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的发展近一个多世纪来,现代中医药学经历了“五四”前后的全盘否定,解放前中西医学汇通,解放后复苏和改革开放后复兴等几个时期。上个世纪5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地成立了高等中医院校,改变了中医药学师徒授承的师带徒模式,开始了现代课堂教学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中医药学传承和教育

3、模式相比较,现行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整合了中医药传统理论,中医药教育趋向理论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对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然而,新式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医界对其效果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肯定者可以列举若干数据,如培养本科生、硕士、博士各多少,成长为教授、主任医师、硕导、博导、院士多少等等,成绩蔚为壮观。否定者则认为,高等中医药教育是失败的,它没有培养出叶天士那样的一代名医,中医阵地也越来越小  2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近年的实际来看,目前中医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临床水平较差,很难适应医院的要求,就连很多中

4、医院也不愿接收中医院校毕业生;而对中医研究机构来说,毕业生的科研能力也明显不足。因此,导致许多毕业生就业分配困难,进而又进一步影响招生生源的质量。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进人医院后,大多数都要进行医学基本技能的再培训,并且都要进行院内各科轮转或去西医院进修一年以上,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究其根源,可以说和现行高等中医药教育存在的缺陷有关。现行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有着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其“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给创新能力的塑造带来了障碍。其次,按照前、后期界限分明的阶

5、段划分,学生在校必须学完全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课程之后才能进人系统的临床实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被割裂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使得理论实践脱节,临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受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院校教育往往只注重单科的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等中医药理论形成的外部因素的了解和学习,使得学生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第四,相关经典医学文献学习不够,中医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使得同学在学习高年级临床课程时感觉吃力。  3诵习经典医学文献的意义虽然高等中医药教育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挑战与机遇同在。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是培养

6、的毕业生不能适应临床需要,只有培养出适应临床需要的能中会西的专业人才,中医才能发展闭。而提高临床能力的捷径之一,就是继承前人宝贵的诊疗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古今大凡著名医家,无不是在熟读古籍,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而成为一代宗师的。厚积薄发,由博返约,是读书成才的必然过程。步人21世纪,中医的发展与创新仍然离不开继承,而继承的第一步必须是熟读中医古籍,奠定基础。这好比万丈高楼,筑基必坚;参天大树,扎根必深。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而继承是发扬的基础,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传统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读经典做临床

7、”是中医治学的真实写照,而其关键在“读”和“做”上苦下功夫。厚积薄发、厚今薄古为治学常理。所谓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即是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以显著的疗效、诊释、求证前贤的理论。寓继承之中求创新发展,从理论层面阐发古人前贤之未备,以推进中医药学科的进步。综观古往今来贤哲名医均是熟谙经典,勤于临证,发逞古义,创立新说者。如金元大家刘完素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其中自述“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于刻苦钻研运气学说之后,倡导“六气皆从火化”,阐发火热病证脉治,创立脏腑六气病机、玄府气液理论。其学术思想至今仍能指导温热、瘟疫的

8、防治。如在SARS流行时,运用玄府气液理论分析证候病机,确立治则治法,遣药组方获取疗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造福群众。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