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传承基本方式的思考

关于音乐传承基本方式的思考

ID:28229916

大小:8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关于音乐传承基本方式的思考_第1页
关于音乐传承基本方式的思考_第2页
关于音乐传承基本方式的思考_第3页
关于音乐传承基本方式的思考_第4页
关于音乐传承基本方式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音乐传承基本方式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音乐传承基本方式的思考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之所以能够一往无前地穿越历史时空发展至今,无疑源自其存在价值所获得的强大生命力。但是,和所有人类精神文明形态的构建一样,具有工具属性的传承方式是不可忽视的重耍外部条件。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的传承的形式和手段不断积累、丰富,形成了多元化的传承格局。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认识和把握各种传承基本方式的特征,使之在当前多元文化交融的态势下更好地发挥协同互补效应,以寻求音乐艺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千年万载的口头传承音乐从远古沿着人类的历史长河而来,历时千年万载。其丰厚的艺术积淀广泛存在

2、于各种体裁、风格的作品中,民歌、民乐、戏曲、曲艺、歌舞……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尽管它们的大多数原始作者和原始演唱、演奏者己无从査证,但是保存下来的音乐神韵却使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音乐的艺术生命却是无限的。是什么赋予了音乐艺术能够代代相传,获得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其A在的基因蕴涵着丰厚的美学哲理,而其外在的实践性操作却主要依靠口头传承。在以听觉为基木传播、感受途径的音乐艺术中,具有审美魅力使歌声、乐曲声在传递旋律美的同时,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从而在模仿中得到传授,从传授中得到继承。这种朴素的自然传授、传播现象,既验证了文化生态本身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

3、,也说明了口头传承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但是,当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意识到音乐对个人和整个社会所蕴涵的巨大潜在功能时,n头传授就从无意识传授转化为意识传授,提升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和手段。于是,出现了“口传心授”这样经典性的音乐教授法,在音乐艺术的传播和传承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诚然,口传心授并非源于音乐,也不是音乐教育所特有。明代解缙《春雨杂述?评书》中有“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的文字记载,实际上,民间舞蹈、曲艺、戏曲的师徒传授技艺屮,一直承袭着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来说,口传心授却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其一,音乐是通过音响传播的听觉

4、艺术,人们不仅能够以口头歌唱来表达美感并产生“门口相传”的歌唱效应,而且也可以通过口头唱出音乐的曲调,为乐器演奏提供直观的依据,并能够以口尖传授一些方法和技巧。当这些实践构成有冃的的主体行为时,其模仿效应就会转化为传授动能。其二,音乐是心灵的艺术,通过口头传授的音乐必然要触动心灵,激发情感,乃至转化为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捉升了口传的效果。因此,口传心授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法宝,而且在今天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学习借鉴和应用价值。此外,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自发性的口头传播也具有某些传承的因素。尽管这种传播大多是一种娱乐性的社会

5、文化现象,但是其蔓延扩展效应却无比强大。诸如社会上长期存在对音乐的“剽学”现象,就是另一种口头传承形式。它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并带有浓重的自娱色彩,但是这种自由模仿习乐方式的传承功效显著,不仅成就了许多自学成才的艺人、歌手,也为民间、宗教等传统音乐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和口传心授相比,“剽学”具有自发性、自由性,其动力资源来自音乐艺术的审美魅力对心灵的感染和呼唤。当我们回顾许多民歌的流传,环顾当今社会许多流行歌曲的流行,乃至某些借助于“剽学”入门、成名的歌手,自然必须承认口头传承今天还有价值,还在延续。但是,从整个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口头传承方式只是一种原始而朴

6、素的手段,它那“乐人合一,乐随人移”的品格,难免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伴随着时代的前进,伴随着咅乐艺术体系的完整构建,乐谱传承方式应运而生,不仅丰富了音乐的传播、传承手段,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音乐的艺术地位。科学规范的乐谱传承应该说,记谱法的出现不仅是为音乐的创作、表演和研究提供了可以转化的符号认知体系和工具,进一步完善了音乐艺术的人文品格,而且拓宽了音乐传承的途径,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飞跃。当然,从乐谱的萌芽、发展到完善的时间表来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纽姆谱、工尺谱等不精确的记谱发展到精确的记谱法,其间经历了长期视觉与听觉相互转换合理定位的磨合。不论当今国际上通

7、用的五线谱、局部地区使用的简谱,还是各种有着固定记录对象的特殊乐谱(如锣鼓谱、古琴谱及其它专用谱等),都凝聚着音乐人长期的创造和智慧。但是从共性特征方面来看,它们都是以音乐音响为依据,通过各种符号、文字的记录,为音乐的“再生”提供了可靠的视觉依据,是一个从有声到无声,再由无声到有声的存在形式上的转换过程。从技术层面来看,乐谱较好地解决了音高、音长、音强等咅乐基本耍素的记录,并通过一整套完备的符号系统,使旋律、节奏、调式、调性、曲式、和声、复调等音乐表现手段的记谱方法全部得到解决。而且在歌唱作品中,还解决了词与曲的结合记录方法问题。迄今为止,人类的记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