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80899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构建“自学、解惑、拓展”教学模式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自学、解惑、拓展”教学模式摘要:“自学、解惑、拓展”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这一模式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后拓展;教学模式作者简介:楼德民,任教于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中。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走出一条新路,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我校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实践和研究》,经过三年时间的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先学后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先学后教”,是指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教学过程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与交流,构
2、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搭建一个前置平台,形成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假定教学只是授受关系,学生是没有能力的,自己去探讨也无非徒劳,必待教师讲了授了,他用心听了受了,才会了解他所读的东西。”因此,教师的“讲授”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授”,也就是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只要学生入了门,学会了学习,让他们在繁复的事物之间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学会学习,形成习惯,就是对传统教学活动一种挑战。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是让学生把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让
3、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认知需求,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构建,笔者在下列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课前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当然是学生。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师是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学目标的,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并不能改变这种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充满信心。因此,在教学中笔
4、者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实践、依靠自己的劳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现问题,学得知识。如:让学生运用工具书资料交流学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教师布置学案导学,学生可以利用工具书,寻找有关资料来解决问题,通过交流,解决了学案中的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二是为理解课文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做铺垫。 为了养成“先学”的习惯,形成“先学”的能力,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教师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合理的“学案”,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学案的设计,应有一定的梯度,要面向全体,既要顾及“差生”又要满足“优等
5、生”。 笔者认为“学案”的设计要体现“一读、二查、三质疑”的步骤。一读,让学生去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楚写什么,为什么这么写,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二查,查阅工具书及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扫清阅读中的文字障碍;三是质疑,从阅读中发现问题,主要采用“批注法”,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关键是把“问题”带进课堂。 为此,采用学案导学是改进教学的上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精心设计好本课的学习方案,即“学案”。“学案”有别于“教案”。“学案”侧重于学生如何学;“教案”侧重于如何教。学生针对教师设计的题目要求,可以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上网查资料等,也可以跟同学讨论解
6、决,如果还有一些疑难问题,则可以带进课堂里去。二、课内指导解惑“质疑问难”,是针对学生学习探索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思维互补,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的尝试和实践取得成功。在教学中笔者一般采用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想想有什么问题,跟同桌商量一下,解决不了的,再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做到思维互补。在学生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就需要及时加以点拨、点破、点化。例如:针对《海燕》一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很难弄懂的问题,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1.
7、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2.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师述:《海燕》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的语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主要是“海燕”的形象,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也就是“托义于物”,它能够使不便于直接表露的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使之形象可感,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海燕》一文运用象征手法,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画,分别象征了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尤其是“海燕”那种不惧怕困难的斗争精神更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