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45020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4
《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当今高等教育正在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换,大学也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大学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这也是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着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尝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提出以通识为基,工程为本的理念,培养工程型人才;以通识
2、为基,创新为本的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通识为基,创业为本的理念,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分类培养方案。安徽工程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根据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创新能力不强这一问题,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合肥师范学院根据地方发展需求和本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布局,提出了错位发展并明确会设计、会制作、会测试的微波射频工程师培养目标、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全程化能力分层培养模式,而且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已初见成效。目前,这些培养模式更多地强调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但学生研究创新
3、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较少。基于此,根据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意愿,分为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的培养模式。本专业这种分层次的培养模式,既可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可以培养更多的研究创新型人才,也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根据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的人才分层培养模式,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一、电子信息类分层培养的课程知识体系 现阶段的电子信本文由.L
4、.收集整理息类课程知识体系是沿袭以前学术性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而提出的,知识体系比较完备。电子信息类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类、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程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自然科学类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其实验、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课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通信原理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相对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教
5、学环节相对薄弱。依据学术型培养方案的课程知识体系制约了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致使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因此需要根据培养要求,优化相应的知识体系。 1.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知识体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自然、人文科学类知识体系不需要做调整,而在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上,需要加大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更多地突出其工程应用背景,在掌握基本理论
6、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工程应用的实践。如在微波技术的教学中,引进射频仿真软件HFSS、ADS等软件,培养学生进行射频微波电路的仿真设计。在专业模块课的安排上,应重工程应用,增加电子测量、电子制作、PCB设计、射频电路设计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的课时,并开设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2.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知识体系。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在加强自然科学类知识的基础上,夯实电子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围绕电子信息科学发展前沿知识,在专业模块课程中增加工程创新能力课程,
7、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设与电子信息科学交叉的学科。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进行创新活动。组建相应的创新实验室和校园创新团队,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新团队,定期举办校园创新大赛。 二、电子信息类分层培养的教学方法 针对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应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在教学上侧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研究创新型的培养模式侧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工程应用型培养模
8、式的教学方法。①改变教育理念,侧重工程应用意识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强化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和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对电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实例,培养学生对基本常用电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在课堂讲授的同时,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设计并分析基本电路,课后利用仿真软件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借助面包板或焊接电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