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77075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就业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在此基础上确立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科学定位,积极改革、调整课程体系,加速本科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结合,为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械类[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8-0117-027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社会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调整、转型升级,向着技术密集、高新产业增加的趋势发展;低附加值产业减少,高附加值产业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以全新视角看待当今的高等教育,面向实现转型发展的国家需求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立足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努力培养出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行业需要、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科学定位,积极探索和研究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要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企
3、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科学研究要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我院机械工程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在工程意识、技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思想道德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应用型
4、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围绕地方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机械、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以及生产运行、设备控制和维护调试岗位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7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企业调研――岗位群分析――知识结构与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设计――学校、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共同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技术路线,充分调研机械制造业的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建立专业的毕业生质量跟踪体系,及时分析用人单位的反馈,优化“机电一体化”的现场工程师培养
5、方案。进一步强化现代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传统机械的结合,打造以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控制为主线的机、电、信一体化教学平台,强调学生设计能力、工艺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培养,尤其在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控制工程基础以及模具设计等课程中融入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三维制图、MATLAB、模具流态分析等先进、实用的模拟、仿真、设计技术的内容,形成“机械”为主干,“电气、信息化”为两翼的课程体系,强化现代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传统机械的结合。主要面向先进制造业,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及生产运行与设备控制的现场工程师。
6、三、课程体系构建7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就要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实用为要求”的原则,针对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社会要求为导向,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笔者根据对历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和对行业企业的调研,了解到企业所需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应具备以下特征:1.运用现代设计理论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分析软件;2.懂得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3.较强的现代技术设备的使用操作、调试维护和控制管理的能力;4
7、.懂技术,会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从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打破学科体系,进一步梳理专业知识体系,更新、整合教学内容,紧跟机械工程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优秀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专业的课程建设成果,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构建以“任务载体”为中心,以设计、工艺、生产管理工作流程为主线的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本专业构建了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活动“不断线”,重点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生产现场一线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