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0869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对培养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认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培养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认识【摘要】乡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必须结合乡村学生的特点,着眼于实际,注重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效果颇佳:(1)把生活引进语文,将语文用于生活,让学生运用语文;(2)借助乡村现成的自然条件,在优美的乡间氛围中感受语文;(3)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创设各种活动,把语文与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享受语文。 【关键词】生活语文乡间环境享受活动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
2、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
3、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间,但是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所蕴含的情感难以深入领会。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景,才能让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翱翔在想象的广阔天空里。 一、把生活引进语文,将语文用于生活,让学生运用语文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因此,笔者认为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走
4、向。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的更和谐呢?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 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 2.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我们可以尝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5、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这样就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了一泓微波荡漾的清水,真正变封闭狭隘的语文教材为开放活泼的生活语文。 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教法上进行创新。语文课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听、说、读、写,在这种训练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看一看,唱一唱,演一演,玩一玩,新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实践,可以为学生撑起一片想象的空间。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尝一尝,画一画,赛一赛,摸一摸等,都是学
6、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形式。 4.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组织学生搞好课外活动,做到“教、学、做三合一”。可以与社区联谊,与手拉手学校交友互访,参加小队实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等,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活动,正如陶行知所说:“社会即学校”。由此让学生展开视野,去窥视语文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教育者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的语文课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7、,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二、借助乡村现成的自然条件,在优美的乡间氛围中感受语文 乡村优美的山川田野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好自然的天时地利条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语文教科书并把它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放弃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有背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不会获得成功!我们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与城市的有所区别,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与城市专家的经验有所不同。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
8、分开发课程资源。 农村小学教师只有利用身在农村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所以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去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体验的能力。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关注社区语言环境的改善;参观考察本地的人文景观、山水风光、动植物资源,说写见闻、感觉等,使学生养成去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和习惯,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