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96652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mkn45裸鼠移植瘤生长及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MKN45裸鼠移植瘤生长及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关键词】胃肿瘤;中药;增殖细胞核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裸小鼠 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与痰邪为病有密切关系。魏品康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消痰散结复方治疗胃癌,取得较好疗效[1,2]。本研究建立裸鼠胃腺癌模型,观察该药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l,0.25g,由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出品(批号0
2、60404),购自长征医院药房。主要试剂鼠抗人PA单抗(稀释度1∶100,代号M0879)和EGFR单抗(稀释度1∶20,代号M0886)购自美国DAKO公司。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连接法试剂盒和显色试剂盒,购自福建迈新公司。 1.1.2实验动物BABL/c裸鼠,雄性,共45只,体质量(20~22)g,8~10周龄,由中国科学院肿瘤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书,编号0742;裸鼠动物合格证书,医动字第02492号。 1.2实验方法 1.2.1裸鼠MKN
3、45胃腺癌模型建立裸鼠MKN45人胃腺癌细胞株由中国科学院肿瘤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制备接种细胞悬液,无菌操作。体外培养MKN45细胞生长密集时,用0.05%胰蛋白酶和0.02%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etraaceticacid,EDTA)消化1~2min,倾出消化液,加入无血清1640液洗涤,离心,用无血清1640液配成接种细胞,浓度为2×106/L。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呈均匀的单细胞悬液。皮下接种:无菌操作,消毒皮肤,取lml注射器,抽吸出0.4ml细胞悬液,接种在裸鼠右前肢根部皮下。裸小鼠皮下移植传代,取传代后
4、14d左右的裸小鼠,无菌操作,从腋部皮下剥取肿瘤组织,剔除纤维包膜,切开,选取生长良好、呈淡红色、鱼肉状瘤组织,切成1mm×1mm×1mm小块,置于生理盐水中备用。裸鼠称质量后以75mg/kg氯胺酮腹腔注射麻醉,沿上腹正中线切开约1cm,将备好的肿瘤组织块植入。术后逐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以小鼠腹部出现可触及的包块作为成瘤标志,观察小鼠一般活动及营养状态等变化。 1.2.2实验动物分组及用药将接种后的BABL/c裸鼠随机分为3组,消痰散结方组、化疗组及荷瘤对照组,每组各15只,无特定病原菌(specificpathogenfree,S
5、PF)条件下分笼饲养于层流架内。消痰散结方组,于接种后次日开始每只裸鼠灌服消痰散结方浓缩煎剂0.4ml/次(相当于生药9.2g/kg体质量)1次/d,连续灌胃6周。空白荷瘤对照组,亦于接种后次日开始每只裸鼠灌服生理盐水0.4ml/次,1次/d,连续灌胃6周。化疗组,5FU以生理盐水稀释成7.5mg/ml,参照 表2各组瘤组织中PA阳性表达(略) Table2PositiveexpressionofPAindifferentgroups *P<0.05,**P<0.01,vscontrolgroup. 图2各组瘤组织中PA阳性
6、表达(SP,×200)(略) Figure2PositiveexpressionofPAindifferentgroups(SP,×200) A:Controlgroup;B:XiaotanSanjieRecipegroup;C:5FUgroup. 图3各组瘤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SP,×200)(略) Figure3PositiveexpressionofEGFRindifferentgroups(SP,×200) A:Controlgroup;B:XiaotanSanjieRecipegroup;C:5FUgrou
7、p. 表3各组瘤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略) Table3PositiveexpressionofEGFRindifferentgroups *P<0.05,**P<0.01,vscontrolgroup. 3讨论 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细胞代谢和DNA合成状态。PA相对分子量为36000,既是控制细胞DNA合成的必需非组蛋白核内多肽,也是细胞DNA合成期DNA多聚酶δ辅助蛋白。静止细胞中PA含量很少,细胞进入增生周期开始逐渐增加,S期达到高峰,G2期和Ml期明显下降,对DNA合成的调节和复制起重要作用。Tao
8、等[3]发现PA标记指数与胃癌的浸润、分期密切相关,国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