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14852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评曾耀农教授新著《文艺传播学》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评曾耀农教授新著《文艺传播学》[评曾耀农教授新著《文艺传播学》]文艺传播与大众媒介的共生共融——评曾耀农新著《文艺传播学》 曾心滢 文艺传播是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手段,将文艺信息、思想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评曾耀农教授新著《文艺传播学》。简而言之,它是文艺家、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文艺信息的传播。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文艺传播在人类社会生活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文艺传播学就是文艺学与传播学嫁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成果不仅为当今传播媒体的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必然会对文学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最近,由湖南商
2、学院 文学院 教授曾耀农撰写的著作《文艺传播学》,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试图解决文艺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湖湘文化作为优秀的地域文化,要想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就必须依靠文艺传播来实现这一伟大的使命。传播就是让被少数人所了解的事物为大众所熟知,文艺传播就是让文学艺术大众化和普及化,让优秀文化家户欲晓,重放异彩。湖湘文艺要走出三湘大地让全国乃至全世界受众认可,不仅仅要发挥好湖湘文化本身的地域优势,还得与时俱进,提升湖湘文化本身的品质,打造优质的文化资源。 当下文艺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文艺传播媒介接收到名目繁多的文
3、艺作品、文艺思想和文艺信息,社会文化论文《评曾耀农教授新著《文艺传播学》》(..)。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耕读形式也随之丰富多彩。现代耕读文化代替了古代耕读文化,但是,现代耕读文化却在文艺传播多样化的今天偏重于“耕”,而忽视了“读”,现代耕读文化的发展令人堪忧。 古代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但是,由于白话文的普及、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的人越来越少,古代诗歌逐渐被遗忘在一个偏僻的角落。但是,传统的精神要继承,古代诗歌要重视和保护。我们从揭示古代诗歌的传播困境
4、入手,分析现代社会给古代诗歌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借以探讨古代诗歌的现代传播策略,以拯救古代诗歌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国古代戏剧尤其是古代地方戏曲自先秦始就一直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与优美的传播艺术而在民族的艺术舞台上长盛不衰,并在世界戏剧史上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鼎足而立。然而近年间,由于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现代大众传媒的兴起、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众戏剧观念的嬗变以及戏剧本身僵化保守、缺乏市场意识等原因,古代戏剧逐渐走向衰落。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对我国古代戏剧现代传播的困境与出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专门、系统地分析信息时代
5、、全球化时代古代戏剧如何与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多种现代大众传媒有机结合起来完成现代传播变革,并保持其古典之美与民族特色的应对之策。 本书内容丰厚、观点新颖、论证翔实、语言流畅,适合大中专院校师生及文艺界、传播界同行阅读与参考。 评曾耀农教授新著《文艺传播学》2 第2篇填补现代文艺人才理论研究空白 〖预览〗填补现代文艺人才理论研究空白 ——评 曾耀农 教授新著《现代文艺人才》李东璟(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330063) 文艺人才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理论界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艺人才思想自古就已产生,但都掺
6、杂在文艺学或人才学著作之中。当代中国理论界已有不少专家开始重视文艺人才专题研究,发表了不少论文,但尚缺专著出版。湖南商学院文学院 曾耀农 教授《现代文艺人才》最近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意义在于填充现代文艺人才理论研究这一空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同行对文艺人才学的兴趣与重视。作者认为,青年要想成为文艺人才,必须做到“五多”,即“多看、多想、多写、多改、多投”,这是切合实际的见解,对读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才能留住文艺人才。在文化管理队伍里,应配备一批懂管理、有文化、有素养的年轻领导者,强化各文艺单位的领导
7、班子。拥有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尊重人才是调动其积极性的强劲动力,爱护人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文艺管理者要有尊重人才的博大胸怀,要有爱护人才的善良之举,这样才能在旗帜下聚集一批文艺人才,最大限度地留住现有文艺人才……评曾耀农教授新著《文艺传播学》3 第3篇文艺复兴文学和艺术风格之比较研究 〖预览〗文艺复兴文学和艺术风格之比较研究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吴红[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和艺术这两种不同学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该时期文学和艺术的风格作简略的比较研究。[关键词]文艺复兴文学艺术风格1、概述作为不同的学科门
8、类,以语言文字塑造形象的文学和以线条和色彩表现美的艺术在不可比的同时具有可比性。十八世纪德国启蒙文学时期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和戏剧家莱辛(1729-1781)在其美学论著《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