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大学生

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大学生

ID:258632

大小:1.51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7-07-15

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大学生_第1页
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大学生_第2页
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大学生_第3页
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大学生_第4页
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大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大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做一个有文化的 中国大学生东南大学陈怡什么叫有文化?有文凭不一定有文化。 正如有知识不一定有见识; 有智商不一定有智慧。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中华文化什么是大学文化文化一、文化的界定1.字典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单指精神财富。2.西方的理解:culture是agriculture的词根,指种植、培育。3.中国的理解:“文化”一词最早由汉朝刘向提出:“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但实源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卦》文者,會集眾綵

2、以成錦繡。《释名》文化者,“人文化成”也!文化者,人化也,使人别于禽兽,别于他人,别于他族。二、文化的分类1.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2.分为: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学术文化)和大众文化;3.分为: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4.分为:自在文化和自觉文化。三、文化的作用1.对国家:政治治国经济兴国文化立国2.对民族:没有文化的民族只是种族。3.对学校:没有文化的学校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4.对个人:文化是立命之本。人有两个生命: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文化是使人的精神生命得以延长的根本。中国古代有“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3、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是思想,是理念,是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勤劳勇敢,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热爱和平。究天人之际的艰苦探索精神,和而不同的文化会通精神,生生不息的持续发展精神。中华文化一、中华民族的由来中国:宋朝石介说:“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处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处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华者,华彩也。华夏,夏者,雅也。二、中华文化的源头1.代表人物人文始祖:三圣:文圣,武圣,哲圣(诗圣,画圣,医圣,书圣)2.特点:多源头,崇尚和合。北方:周文化→儒家;南方:楚文化→道家。汉朝时统一为汉文化,隋唐时吸收了佛文化。故中华文化是以“儒、道、佛”为主要成分的多

4、元文化。三者互为补充。要成为文化人,应如憨山德清大师所说:“为学有三要,所谓不读《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诮之而己。”中国文化如大树,儒家为干,道家为根,释家为新枝叶。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阴阳和谐,科学人文和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合: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道器合一,性命合一,情理合一,体用合一。三、中华文化的精华1.真正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框架: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朝实学、民国新学。真正

5、的中华文化在先秦,是基因库。2.先秦文化的典籍⑴儒家:《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乐经》《易经》《春秋三传:左氏、公羊、谷梁》①四书五经的来历:春秋时,孔子治六经,后“乐”失,存“五经”;东汉时,增《论语》《孝经》,成“七经”;唐代时,“三礼”“三传”分列,成“十一经”;南宋时,增《尔雅》《孟子》,成“十三经”。南宋朱熹特别推重《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将其和《论语》《孟子》并列,称“四书”。②“经”的含义和作用:《说文解字》:织之从丝谓之经。刘勰《文心雕龙》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

6、,不刊之鸿教也。”《庄子•天下篇》说:“《诗》以言志,《书》以记事,《礼》以导行,《乐》以道和,《易》道阴阳,《春秋》道名分。”③《四书五经》简介●《大学》(《礼记》第42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教育学论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三纲领、八条目)●《中庸》(《礼记》第31篇)“天命之谓性,率性

7、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论语》语录体;对话式;富有哲理和文采。第一篇学而第十一篇先进第二篇为政第十二篇颜渊第三篇八佾第十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