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与错位———基于对苏格

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与错位———基于对苏格

ID:25847102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3

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与错位———基于对苏格_第1页
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与错位———基于对苏格_第2页
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与错位———基于对苏格_第3页
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与错位———基于对苏格_第4页
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与错位———基于对苏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与错位———基于对苏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与错位———基于对苏格摘 要:“知识”与“德性”的同一性源于苏格拉底的著名格言“德性即知识”,体现了苏格拉底在哲学层面上的本质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知识”与“德性”的同一关系嬗变为严重的错位,违背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意图。因此,对“知识”与“德性”的错位现象进行客观、辩证地述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关键词:德性;知识;同一性;错位Abstract:TheequalityofKnoSocratespmotto“virtueisknoentsnoodernsensetomentthedislocationofthemobje

2、ctivelyanddialectically.Keywords:virtue;knowledge;equality;dislocation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53-1203/C(2009)3-0006论及“知识”与“德性”,首先应追溯到苏格拉底的著名格言“德性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与“德性”是同一的,“知识”是“德性”的根本。这一命题的阐释在苏格拉底时代具有一定的哲学地位和历史价值。然而,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由于时代背景、国别等因素的不同,“德性”与“知识”的同一关系也遭遇到了现实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因时代的变迁和不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知识”

3、与“德性”的同一关系嬗变为明显的错位。因此,对“知识”与“德性”的同一性进行解读,对其错位现象进行客观地辨析,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一 “知识”与“德性”的同一性解读“知识”与“德性”源于“德性即知识”的提出,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核心命题,它将人们的道德教育建立在真实可靠的知识理解基础之上,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知识与人的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本真意图。为更深层次地了解“知识”与“德性”的同一关系,应该熟悉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及其源起,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德性即知识”进行全面的解读。(一)“德性即知识”的溯源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即知识”这一宣言,

4、追根溯源,具有早期自然哲学家和智者运动两方面的背景。首先,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和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为原因,因而自以为是,众说纷纭。[1]其次,智者们虽然唤醒了人们的理智,打破了希腊传统的、不合理的真理观和道德观,但是却高扬个体,推崇感觉,导致了对普遍理性和确定性的贬低或否定,由此走向了诡辩论或怀疑主义,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更违背了哲学爱智慧、求知识的初衷。在批判自然哲学家和智者的基础上,苏格拉底开始正本清源,摒弃感觉高扬理性,使哲学从求胜求智转向求真求善,将追求知识作为人

5、的本性,由此竖起了理性主义的大旗。(二)“知识”与“德性”的同一性诠释苏格拉底指出:“德性”的根据或本质就在于“知识”。[2]因为,“善”这一最高理念是“理性”的存在(“善”代表“德性”,“理性”代表“知识”),因而行善的美德必然具有理性的品质,表现为理性的行为。这样一来,若“德性”没有“知识”则是不可能的事。德性与知识是同一的,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所谓“德性”(arete),在希腊语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即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而人的arete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3]虽然人人都有“德性”,但

6、这并非与生俱来的特性,因此,只有在理性指导下才能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发挥自己的德性。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毫无价值,只有真正认识了人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由此,他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得出了“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无人有意作恶”的结论。[4]人类究竟是行善还是作恶,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有知的基础上是善的,而在无知的基础上则是恶的。苏格拉底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奠定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三)“知识”与“德性”同一性的历史意义苏格拉底生活在希腊由盛而衰的社会变革时代,他热爱真理,追求道德上的至善,因此他旨在避免回到对传统的

7、道德教条盲目信任、仅凭直觉来确认真理的古风时代,拒绝接受智者们在知识和道德问题上持有的相对主义立场。在那个时代,苏格拉底提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善”之“理念”的真正知识,那么他也就拥有了美好的德性。如果他懂得了在任何情况下的“善是什么”,“恶是什么”,且能够将“知识”作为“德性”的根本,使得“知识”与“德性”对等,那么他就是一个理性的人、美德不缺乏的人,一个完善的人。因此,他旨在从方法上革新人们的认识活动、从思想上唤醒人们对德性和真理的追求,使得“善与理性”发扬光大,具有一定的合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