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3234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3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文本体”的缺失及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中“语文本体”的缺失及对策论文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得主动。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审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得主动。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时,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伪善的东西。这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语文本体”的失却。关键
2、词:语文教学语文本体分析对策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言”与“意”的教学。这里的“言”,不仅指静态的、共性的、符号性的“语言”,更多的是指大量的、动态的、充满鲜活个性的“言语”,这其中既包括繁复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和文学常识,又包括从古至今数不胜数的言语表达技巧和艺术。意,不仅指思想、概念、鉴识、数理等逻辑思维,更多的是指印象、情绪、想象等形象思维和情感、思想、意念、理想等心理活动以及人性、人情、人道等内在的心灵世界。何为“语文本体”?在我看来,所谓“语文本体”就是要实现“言”与“意”的相互转换:“
3、据言识意”——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语言,解读文本,走进文本世界,深入感悟文字背后的形象、感情、气韵,还语言以画面、声音、旋律,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操的陶冶;“据意识言”——让学生体会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怎样来写景、抒情、状物的;“以言表意”——通过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学习所得能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充满个性色彩的“言语作品”,使学生学会表达,善于写作,达到意出言随的和谐境界。可以这样说,“言意互换”是语文教学一切出发点和归宿,抓住了“言意互换”,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可是在现实中,许多教师的舍本逐末、缘
4、木求鱼之举仍屡见不鲜。下面,笔者就尝试从言意互换的角度,对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大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误区一: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把读书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让其自主阅读、自主讨论,最后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看法。分析及对策:解读文本,是一种据“言”而得“意”的吸收过程。这一过程表面上是一条直线:“言——意”,其实它伴随着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学生不可能一看到语言文字就能感悟到文字背后所描绘的形象、饱含的深情。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将课文“还原”到一定的生活情境
5、中,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号形式与内容意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用状态中,进而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作者的思维宿地,与作者一道神游、辩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没错,但仅仅靠学生自己去读是绝对不行的。为了使文本的“言”更好地转化为学生心中的“意”,我们要做好以下两点:1.构建“情感共震的课堂”。情感乃课堂之魂。一个没有浓厚情感氛围的课堂,言与意的转换就不可能顺畅。所谓“情感共震的课堂”,就是用“师情”去煽动“生情”,从而让教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教材所饱含的“思想感情”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内心,进一步
6、激起情感的热潮;让师之情、生之情、教材之情产生共鸣,形成越烧越烈的炉火,三者在共震中实现升华。当学生的内心被这磁石一般的课堂所深深吸引时,你还要担心文本之言不能转换为心中之意吗?我们知道,当学生的情感真正与教师的情感、文中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的时候,课文的语言文字就会反复激荡着学生的心灵,文章所蕴含的思想、精神就会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2.抓住关键文字细品评。汉语是一种极具灵性和弹性的语言,它特别适合诵读和品评。古人读书讲究“字字句句,不可容易放过”、“看文字如捉贼”,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篇文章里面,总会有几个
7、闪光的词句,如果我们独具慧眼,恰如其分地加以利用,那么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误区二:课堂教学以言语内容为中心,阅读教学只停留在据言知意的阶段,而至于“意”是如何表现表现出来的,即文本的言语形式却很少关注。分析及对策: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轴心的。而语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对言语形式的直觉,从心理表现来看,是一个由言而意即由言语形式到言语内容的过程,其着眼点在由言而意这个过程上,而不在“意”这个终结点上。因此,我们在重视品评语言文字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作品的形式,通过言语形式让学生去体会作品是怎样达到某种效果的。误区
8、三:学完课文后,许多教师采取的做法是:学习运用课文语言,尝试模仿课文的句式、段式、布局谋篇的方法,练习写作。分析及对策:好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对此,叶圣陶先生做过经典的阐述:“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②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言”与“意”之间的关系是:意出言随,言为心声。如果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