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158例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乳腺癌158例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ID:25785602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乳腺癌158例的临床和病理分析_第1页
乳腺癌158例的临床和病理分析_第2页
乳腺癌158例的临床和病理分析_第3页
乳腺癌158例的临床和病理分析_第4页
乳腺癌158例的临床和病理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腺癌158例的临床和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腺癌158例的临床和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发病年龄、癌肿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受体测定等免疫组化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158例乳腺癌切除标本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用免疫组化法研究患者肿瘤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结果本组病人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6~65岁;发病年龄小于36岁、癌肿直径大于5cm、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较差;C-erbB-2阳性率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增高,在估计乳腺癌预后上有协同作用。结论该结果对探讨乳腺癌的

2、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判断预后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预后;ER;PR;C-erbB-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前几位。随着对乳腺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不利于乳腺癌预后的因素有很多,而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其中较为肯定且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现分析158例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利用免疫组化法对乳腺癌组织进行ER、PR和C-erbB-2表达的研究,并探讨它们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株洲市一

3、医院2003年10月~2006年3月诊治的158例乳腺癌病例及石蜡标本。女157例,男1例;年龄27~80岁;病理类型:导管内癌(伴或不伴早浸)10例,浸润性导管癌127例,浸润性小叶癌14例,黏液腺癌4例,浸润性小管癌2例,大汗腺癌1例;ER、PR、C-erbB-2均为福州迈新公司产品。  1.2方法将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36h内取材、石蜡包埋的标本制成2~3μm厚的切片,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按操作规程进行,以已知阳性乳腺癌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判定标准着色棕黄色为阳性,ER

4、、PR胞核着色,C-erbB-2胞浆及胞膜着色。阳性细胞<10%(-);>10%(+)。  1.4统计学方法两个样本率比较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构成比、性别及年龄2003年10月~2006年3月我院共接受乳腺癌病理检验158例,其中女157例,占99.37%,男1例,占0.63%。年龄最小27岁,最大80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6~65岁,结果见表1。  表1158例乳腺癌各年龄组构成(略)  2.2158例乳腺癌肿块大小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见表2。本组158例切除标本,随肿块增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增高,>

5、5.0cm组比≤2cm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χ2为4.268;P<0.05);而>5.0cm组比2cm<≤5cm组、2cm<≤5cm组比≤2cm组虽然转移率增高,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责任编辑:)  2.3158例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见表3。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及大汗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导管内癌(或伴早浸)、黏液腺癌及浸润性小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  表2158例肿块大小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表3本组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2.4乳腺癌肿块ER

6、、PR、C-erbB-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见表4。C-erbB-2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χ2为4.278;P<0.05),而ER、PR阳性率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  表4乳腺癌肿块ER、PR、C-erbB-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而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正明显持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目前已经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乳腺组织有丰富的淋巴管道,易发生淋巴道转移,有转移淋巴结者,其

7、化疗方法不同,预后也明显不同,因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10年生存率明显降低[2]。所以分析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探讨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158例乳腺癌作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提示:(1)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36~65岁,对该年龄组妇女乳腺出现肿块应高度重视,及时采取诊治措施,以提高早期诊断治疗率,防止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36岁以下患乳腺癌的人数虽相对较少,但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却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故也不能掉以轻心。(2)乳腺癌肿块大小与腋窝淋巴结转

8、移的关系: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肿块越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肿块直径大于5.0cm组,转移率达71.43%,显著高于直径小于2.0cm组的40.38%。(3)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不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不同,患者预后也有所不同。本组资料显示,乳腺癌腋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