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论文

论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论文

ID:25742867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论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论文_第1页
论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论文_第2页
论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论文_第3页
论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论文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口译活动与日俱增。口译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本文对口译的外部表征,即口译中的不规范表达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分析了其可接受性。这些可接受的不规范表达在口译中因即时性和文化空白等因素导致的英汉或汉英的零对应中,起到了很大的补救作用。关键词:口译;不规范表达;可接受性;文化空白;零对应;即时性;对应幅度一、规范的口译表达口译是讲话人、听讲人和语言构成的整体,缺一不可。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既然是体系,就有其在文化.freelondcutdiamond”(棋逢对手)中,“cut”按照语法应该是“cuts”;另外,

2、Tocryone’seyesout的字面意思是把“眼睛哭出来了”,Tohaveone’sheartinone’smouth(非常吃惊)的字面意思是“把心放在口中”,Asfitasafiddle的字面意思是“像提琴一样强壮”这些俗语如果用逻辑层面去解释是解释不通的。同样,部分汉语习语也具有违反语法规则和逻辑的情况,汉语习语通常是由文言来表达的,文言和现代汉语还是有区别的。例如,“莫名其妙”的字面意思是“莫名他的妙”;“三心二意”是“三个心,两个意”。有些习语例如“一叶知秋”就不能用现代语法来解释。“胡说八道”中的“八道”,“吃得开”和“吃不开”就不能用逻辑来理解。语言结构和复杂的文化

3、背景使得英汉习语不能找到它们精确的词语或表达对应,所以原来的格式就不再被追寻。习语通常在一种更泛的层面被重组,有些词组被抛弃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语言重组又一次违背了翻译标准中的“信”的原则。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译:Alossmayturnouttobeagain.而不是:anonthefrontierlosthismare,..whocouldhaveguesseditwasablessingindisguise.3、口译中的非精确表达精确的口译表达是口译人员所应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专业性很强的涉外口译中,熟悉基本专业知识和大量专业术语是口译人员能够进行精确口译所需具备的

4、一项基本功。术语的精确运用能让内行人一听即明,对顺利完成口译任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执行口译任务重仍然难免碰到一些不曾知道的术语,这个时候又不能像笔译一样可以求助于字典,因该如何是好?遇到这种情况,口译人员通常只有另辟蹊径来达到成功突围,通常采取意译的方法,也就是说,不知道某个专业术语的专业译法,根据该术语的含义选择具有这种含义的词语进行翻译,或者对要译的术语加以形容。比如,“冲洗液”这个专有名词“drillingfluid”,在对钻探工程专业术语知之甚少的口译员来说,可以在情急之下译成“akindofwashingliquidtoprotectthecore”(一种保护岩芯

5、的冲洗液),并可以再追加一句“Whatdoyoucallit?”在这类无法精确翻译的情况下,采取这种非精确释意法是一种很巧妙的方法。翻译人员应该具备这种另辟蹊径的灵变性。无论如何,只要能变着法子让对方明白彼此的意思,口译的主要目的就算基本达到了。4、中国英语的应用中国英语(ChinaEnglishorChineseEnglish)不是Chinglish,它是指在英语构词法的基础上,赋予中国特色的词汇或表达以满足文化空白中的零对应。随着英语的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英语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产生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不同,中国英语是基于英语又融合汉语的一种

6、英语。中国英语反映了中国文化。如三个代表,“threerepresentatives”,尽管这种词汇和表达没有编入正式的英语词汇,中国英语在口译场合的使用越来越多。三、不规范表达的可接受性尽管上述表达在语法,逻辑,句法和语用等层面的不规范表现,但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实例证明,这些不规范表达不会给交谈双方带来理解上的任何不便,同时也使口译过程流畅,挽救了许多尴尬场面。其实其可接受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理论支持:1、语言的共性尽管各国语言不同,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因为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对自然、社会、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共同或相似的认识,所以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一种相似或相同的信息

7、。人类语言的共性可以归为以下三点:第一是意识共性,也就是对自然现象、物体、事件和状态的共性认识;第二,思维共性,这种共性包括对对应物的相似思维;第三,结构共性,不同人类语言在结构组织上总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就是这些共性使得同一语言环境下的不同说话者和听者能够懂得与标准或习惯性语言表达不太符合的译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