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

ID:25737215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2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 摘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进行解析,概括出其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超越生命的核心内涵。以此观照当代学校体育中忽视生命主体意义、与生活世界割裂、淡化生命体验的现实,得出若干启示性建议,构思生命化学校体育的应然愿景。  关键词:学校体育;传统文化;生命观;生命  中图分类号:G807.011.4注重健康心态的调适和培养近年来,有诸多关于青少年学生轻生的报导频频见诸报端,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笔者认真分析了这些报导,认为这是轻生

2、者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低下造成的,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健康的心态。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的健康心态的培养上有非常独到的方面,那就是要掌握辩证的思维方式。主体在人,人的一切思想和言行要合于生命的成长规律即合于自然规律、社会发展大道和人事之理。[6]道家生命哲学将辩证思维用于人的生命发展与成长之中,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着名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7]人生得意时不要虚妄,失意时不要强求,有得必有失,有舍必有得,要顺应自然、社会及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规律,以平和、淡然、健康的心态对待祸福得失。儒家也认为应不怨天,不尤

3、人(《论语宪问》),意指待人处世应从主观上正确对待,应通过积极入世来调适心态,始终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不是一味怨天尤人,文过饰非。只有这样才能始终驾驭自己的生命,使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富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  2中国传统文化生命观视域下学校体育的现实检审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被认为是关于人、关于生命的学问,无论是天人合一、人为贵、立德,仁爱,还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都饱含着对生命的理解和诠释,它强调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敬畏生命、珍视生命、尊重生命、超越生命的核

4、心内涵。学校体育的对象是人,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和交流,学校体育只有扎根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生命发展,倾听生命的律动,才能有效地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从而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生命思想中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现实,可以发现:在当前的学校体育实践中,不少体育教育工作者把学生当作一个抽象的、静止的人来对待,以至于出现了种种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生命思想的现实,表现如下:  2.1功利主义思想对生命主体意义的显缺失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对功利主义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影响有过一段精彩的、深刻的批判,他们说:现代教

5、育陷入了功利主义,这是可悲的事情。这种风气带来了两个弊端,一个是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本来应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掉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技术的奴隶。[8]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又何尝不为功利主义所害。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诸多附加的功能,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如体育可强种保国、体育可增强国力、体育改革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体育就是竞技、体育就是健康等等,这是功利主义在学校体育中的典型表现。[9]在功利主义引导下,学校体

6、育的价值取向偏向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人的主体地位遭忽视和遮蔽,导致了学校体育本身和个体生命的异化,成为了这些口号下的牺牲品,这是极其有害的。  2.2课堂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隐漠视我国学校体育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改革,这种改革是对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一种总结和批判。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而言,当前的学校体育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都可视为一种进步,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漠视生命主体意义的现象,只是表现的方式较为隐蔽。[1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

7、些自主的活动,也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备课要力求详尽,最好能做到滴水不漏,上课所有的情况尽在预设之中。[11]由此我们不禁要问,课堂上学生在何处?课堂上谁是真正的主体?有的学者认为,教学中确认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学生事实上取得了主体地位,学生成为主体要有一个过程。[12]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制定教学计划,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对课堂主导,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教学艺术驾驭下得到逐步确认,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凸显了教师的主体性,否则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

8、极端。  2.3教学内容对生活世界的隔离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批判了现代的教育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一最基本的原则。长期以来,受前苏联学科中心论的影响,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学科结构为依据,课程内容的安排往往是与学生生活世界相去甚远的学科内容,以至于过分注重学科严格的逻辑体系而形成较为封闭的课程系统,实心球从小学一推便推到了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