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

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

ID:25710741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2

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_第1页
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_第2页
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_第3页
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_第4页
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  知青历史是沉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座文学宝库。虽然知青的历史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知青的话题却一直未曾淡出我们的视线。20世纪80年代知青文学曾出现短暂的热潮,随后又迅速衰退,在90年代后期逐渐开始出现强势的复苏。正是20世纪60年代末,那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改变了那一代知识青年的命运,同时也促成了知青文学随后的繁荣。随着社会的飞速变化,现当代文学正步入了一个崭新本文由.L.收集整理的空间,知青文学也从初期的高举理想旗帜逐渐转变到后期的注重人文关怀,传统的知青文学也受到了后知青文学的强烈冲击,这也让知青文学的主题更加深

2、入和自由,后知青文学正以更富生命力的文字,影响并推动着知青文学走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知青文学多元化呈现的转变过程  知青文学这一说法最早起源于1983年,多半是当时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素材,以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呈现出来,而渐渐形成的一种称呼。知青文学所反映的历史,也正是文化大革命当中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的生活经历。20世纪80年代随着一大批知青作品的涌现,知青文学开始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的知青文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多类型的作品风格、多角度的观察视野、多层次的关系背景、多面孔的人物性格这种多元化的转变过程,展现了知青作家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性的洞察,把细腻的情感挥

3、洒在笔墨之间,让作品中的人物来呼应上山下乡这段知青历史,又在这段历史中沉淀凝聚出有深度有思想的内涵。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物质到社交,从尊重到自我实现,从生理上的吃饱穿暖到精神上的升华共鸣,在知青文学中都得到了逐步展现。这样的多元化转变,让知青这段历史,更加真实全面地展现在了人们眼前,它像是化石中的生物带,由低到高每一层都展现出历史的变迁;又像是树木中的年轮,由里到外每一环都揭示了生命的苦乐。有了这样的多元化呈现,知青文学才得以在现当代文学中展现出自身的魅力。  在这期间,一大批作家把当年自己知青时候的亲身经历写成了文字,之后这个群体逐渐壮大,知青作家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些青春无悔的知青记忆

4、,催人奋进的知青岁月,在一篇篇文章中被重新拾起,知青生活中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知青过往下那一桩桩光辉的过往,无数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最著名的有描写插队生活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以北大荒知青题材为背景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的《黑骏马》等,史铁生、梁晓声、张承志、王安忆、张抗抗等作家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知青作家的代表。  与80年代知青文学被瞬间激活不同,进入90年代之后,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繁荣和商业气息似乎吹散了知青的往事,大量以叙事描写情景为主的知青文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恰恰是在这个时间段,一批彰显个性、自由独立的作家,又再次把知青那段历史搬

5、上了文学舞台。他们用更加真实和深刻的文字,对知青历史进行了再一次的深度挖掘,这无疑给当时的社会,那些沉迷于金钱与利益,迷失与迷惘中的人们,注入了一支文学的止疼针,再次讲诉那段被遗忘的鲜活历史,以现实的口吻描述人的本真,以接地气的文字揭示人的本性,这时候的知青文学所讲诉的故事,已然更加接近了现实。  在这一时期,首先以《黄金时代》为序幕,拉开了后知青时代的辉煌,此时的知青文学以小人物的叙事取代了对宏伟蓝图的设想,对英雄主义的描写也更加贴近了生活的本身,有的甚至把知青原本高大的英雄形象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在偏僻异地思念家乡的祈盼,在漫长岁月中对艰难生活的抗争,更有整日无所事事隔三差五偷老乡鸡鸭的

6、混沌,这些都在后知青作家的作品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刘醒龙在其作品《大树还小》中,以当地老百姓以及孩子的视角出发,对知青的英雄形象做出颠覆性的描写,让城市里所谓的先进与文明对农村的道德底线进行激励的撞击,那一刻,纯真善良的生命无可避免地成为这场撞击的牺牲品。最为直接的莫过于李洱的《鬼子进村》,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居然变成了乡霸,整日闲散游逛。类似的作品还有《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红晕》《扎根》等,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知青的多面性,这也为知青文学多元化的呈现开辟了先河。  二独放异彩的多元化的知青文学  传统的知青文学曾经让人感动,但是它又有不少缺失。它忽视了人性的正常需求,因为随着社会

7、的进化,人和人的关系都已经社会化了,只有性关系还保留了社会和自然的双重性。《黄金时代》《怀念声明狼藉的日子》等后知青文学对此主题作了很好地探索和深入,填补了知青文学的空白。这种从审视人性需求的角度出发,离不开时代的开放与自由度的变化,使得知青文学有了多元化的走向,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从知青最底层生活的积累和摸索,能够给我们提供更接近现实,也更深刻地对中国知青运动的再度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知青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