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清儒戴震”情理论”的缘起与探索

论题:清儒戴震”情理论”的缘起与探索

ID:25683319

大小:249.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22

论题:清儒戴震”情理论”的缘起与探索_第1页
论题:清儒戴震”情理论”的缘起与探索_第2页
论题:清儒戴震”情理论”的缘起与探索_第3页
论题:清儒戴震”情理论”的缘起与探索_第4页
论题:清儒戴震”情理论”的缘起与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题:清儒戴震”情理论”的缘起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論題:清儒戴震”情理論”的緣起與探索張曉芬*國立陸軍專校共同科國文專任教師暨輔大中博生摘要人皆有”情”,然當古希臘哲學家:亞理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說”人是理性的動物。”情欲”則無哲理可云,不值得論述?殊不知在我國儒家思想中以”推己及人之情”為忠恕之源,”仁學”之本;又是”禮”的內在理論,是以”緣情制禮”。然此”情理”論述一直不為人彰顯,甚至經漢”性善情惡”說、唐”滅情復性”說、宋”存天理,去人欲”說,遭至前所未有的貶抑。方至明清時期,綻露曙光。尤至”戴震”將之搬上臺面,大力闡揚,肯定”情欲”價值,是以發展出儒家這一形下氣化經驗理論。回

2、歸儒家經典,實事求是,亦別有一番”義理”在,此乃戴震所發現的”達情遂欲”之理,無異是從宋明理學的”天理”走向”情理”現實面來。繼戴震之後,不乏學者承襲與再創,強調道德實踐之要,與經世實學落實,這是否亦影響到晚清”今文經學”盛行?又中國從封閉、專制走出自由、民主、開放之路來,除了”西力東漸”外,這是否亦是一個內在的關鍵?在此則針對戴震”情理論”緣起、內涵與影響作一切要探討。關鍵字戴震、達情遂欲、情理、性理、以理殺人、緣情制禮壹、前言(問題意識)「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欲望是罪惡的淵藪,還是人類文明的根源?」余安邦:<遂人之欲,夫復何求>(導言),熊秉真、

3、余安邦等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3月),頁9。余安邦先生此一提問,似乎警醒了我們:情與欲的價值判斷,是否可貶為萬惡淵藪?至清乾嘉時,我捫知道出現一位主”理本於情”說的學者,那就是戴震(1723-1777AD)。其曾發狂打破宋儒”太極圖說”後,大口品嚐白米芳香,正視起生民之欲。當有鑑於宋學”性理”探討空疏,回歸原始”儒家經典”之實證、求索,則發現原來孔孟有許多”以情絜情”之論說如《論語‧衛靈公》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論語》,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2月

4、),頁166、頁92。。其是以主張”情之不爽失,謂之天理”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上,《戴東原先生全集》,(台北:大化出版社,1978年),頁265。。一反宋儒所謂”存天理,去人欲”之說。在此,不禁使我們好奇:難道儒家原始經典,如《詩》、《書》、《易》、《禮》《春秋》、《論語》、《孟子》等等,即富涵許多”情理”論述?然何謂”情理”29論?又儒家原始經典的”情理”內容為何?戴震又是如何論述與彰顯?而繼戴震之後,是否後繼有人?又如何承襲與闡揚?方導至晚清不少學者汲汲衝破傳統禮教束縛,大力倡導”人權”之自由與民主?諸如此類問題,皆是本論文欲探討的。本論文探索路徑是:一、

5、儒家”情理”論界定與轉變。二、究明清時對於”存天理,去人欲”之反動思潮。三、戴震”情理”論闡揚與衍續。四、總結。一、儒家”情理論”的界定與轉變“人”存在世上,不可能沒有”感情”,且”只有情感,才是人最首要最基本的存在方式”蒙恬元:《情感與理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2月),頁4。。不過,長久以來,這個”情”的問題,一直未受到哲學界重視。或許我們受到”西方哲學”影響,認為”情感”問題不是一個哲學的問題這方面,哲學家們主要是認為情感是私人的、主觀的、非理性的;如果討論情感問題,就會使哲學陷入非理性主義。見鄔昆如《哲學概論‧倫理價值─善》:「人生的

6、現象,在生命的整個過程中,經過許多成敗得失,在情緒上有許多喜怒哀樂;……這種由情緒所導引出來的一些結論,是否不夠理性?」(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頁392。另在蒙培元:<劉蕺山的人學思想>,此文更進一步提出中國哲學於性情問題研究不夠,另一主要原因即是受西方康德影響。雖康德亦提出「道德情感」,但康德是道德形上論者,其對道德情感基本上持否定態度(只有敬畏之情除外),認為道德情感是心理的、經驗的,不能實現道德形上學。現代分析哲學中有一派,否定康德的道德形上學,主張道德出於情感。但他們所謂情感是指個人愛好、態度之類,仍舊沒有改變西方傳統觀念,即認為情感是個人的、

7、主觀的、易變的,因而以情感為基礎的道德也是主觀的、相對的、非科學的。鍾彩鈞主編《劉蕺山學術思想討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8年5月),頁7-8。;又或許中國哲學發展至宋明時,”理學”掛帥,對”道德形上”本體過度且深入探討,惟”純粹理”方止於至善,而情、氣乃渣滓,此一說自朱熹:《朱子語類》卷1,其云:「理無形,氣便粗,有渣滓。」(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頁3。一如撒旦的蛇,是邪僻、萬惡之端。見程頤:《文集‧顏子所好何學論》,云:「性其情,……情至於邪僻,梏其性而亡之。」,(《二程集》卷8,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頁577。難道中國哲學沒有”情

8、理”“情理論”一語,主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