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ID:25644263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_第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黄肖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广西南宁530023【摘要】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子研究进展情况,从纤维蛋白单体、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免疫学、基因等方面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前期或形成初期出现的相关因子变化,为预防和早期治疗静脉血栓形成提供理论参考。.jyqkail:[email protected]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严重创伤和骨科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DVT的形成因素主要是血

2、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在骨科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患者常伴随有血管、肌肉及其他组织的损伤,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出纤溶激活因子及凝血因子并发生一系列反应,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损伤后由于患者活动困难,循环血液流动缓慢,导致DVT的产生,影响病情康复,形成的血栓脱落则引发肺栓塞,重者危及生命[1],DVT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2]。临床中,DVT的漏诊及误诊率比较高,早期因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故很难及时作出正确诊断,欧州及美国等国家对肺栓塞的漏诊或误诊率高达70%[4]。大量的DVT患者临床中未能被及

3、时正确地诊断出来加予及时治疗,导致大量患者因此导致残疾甚至死亡[5]。DVT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仪器检查。仪器性诊断手段主要有超声检查、血管造影检查、核磁共振或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但这些措施均是对于已经形成静脉血栓的情况下供选择的手段。寻找早期预测深静脉血栓可能形成的标志物,探讨其形成机制,预防DVT的发生是临床防治该病的迫切需要。现就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相关因子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供同道参考。1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FM)是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形成的,是纤维蛋白降解的最小片段。严重

4、外伤或骨科大手术时,损伤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产生大量凝血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首先生成FM,同时FM形成纤维蛋白多聚物,在纤维蛋白聚合酶和活化的XIII因子的作用下,FM多聚物之间紧密相连,然后由纤溶酶降解成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另外,有一部纤产物是由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自身降解而来的。因此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包括D二聚体、FM、维蛋白原降解物。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后纤维蛋白降解的二级产物,FM是纤维蛋白原释放纤维蛋白肽A后的产物,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因此D二聚体被看作血栓形成后的标志物,FM被看作将要形成血栓的标

5、志物[5]。研究发现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高的患者,体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也增加。IekoM[6]认为监测FM对于其诊断血液凝血状态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D二聚体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目前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检查DVT的手段。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的最终产物之一是D二聚体,因此其生成和增高反映了纤溶系统的激活和凝血的状态,D二聚体的含量反应血液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程度,可作为判断血栓形成的重要标志物,因而D二聚体的检测是深静脉血栓是否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手段[7],通过检测D二聚体能正确反映体内凝血功能指标[8]。其结果的高低有

6、助于判断血栓形成风险程度及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对指导进行抗凝治疗,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9]。D二聚体作为诊断或排除DVT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一般认为,当血浆D二聚体<0.5ug/ml时可以排除DTV的存在[10]。3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邱氏等[11]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汉族人DTV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李氏等[12]认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水平与DVT发生的危险性增高呈正相关,高氏[13]研究表明高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

7、y)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随着tHcy水平的升高,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逐渐增大,女性高tHcy血症较男性危险更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导致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机理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引起功能异常[14]。高同型半胱氨酸导致DVT的主要机制可能是破坏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抑制抗凝系统、破坏纤溶系统[15]。张氏[16]为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栓前状态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对比研究,结论是HHcy患者存在

8、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表现为继发性纤溶亢进,血小板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因此,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能反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是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4超敏C反应蛋白有学者认为,炎性因子在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7],其机理是炎性因子通过活化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