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让罪犯教育回归以人为本时代的探索

“生命化教育”—让罪犯教育回归以人为本时代的探索

ID:25606212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1

“生命化教育”—让罪犯教育回归以人为本时代的探索_第1页
“生命化教育”—让罪犯教育回归以人为本时代的探索_第2页
“生命化教育”—让罪犯教育回归以人为本时代的探索_第3页
“生命化教育”—让罪犯教育回归以人为本时代的探索_第4页
“生命化教育”—让罪犯教育回归以人为本时代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化教育”—让罪犯教育回归以人为本时代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命化教育”——让罪犯教育回归以人为本时代的探索杨涌涌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但是现代中国教育在“速度”和“效率”的双重压制下,失去了对生命自身的全面关照,重“才”而轻“人”,偏离了生命的基点,忽视了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日益为功利主义所主宰。正如艾略特所讽刺的那样:“个人要求更多的教育,不是为了智慧,而是为了维持下去;国家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国家;一个阶层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阶层,或者至少不被其他阶层所胜过。因此,教育一方面同技术效力相联系,另一方面同

2、国家地位的提高相联系……要不是教育意味着更多的金钱,或更大的支配人的权利或更多的社会地位,或至少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那么费心获得教育的人便会寥寥无几了。”长期以来,我国对罪犯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感化、挽救”的刑罚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罪犯如果犯了错误,往往管理多于教育,惩罚取代管理。虽然近几年来,要求重视罪犯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但是罪犯教育依旧手段单一、形式化、群体性、大课堂化教育多于个体性小班化教育。民警的“教师”意识的淡薄,自身定位的偏离(仅仅将自己定位于“执法者”和“管理者”)是导致当前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收效甚微,第-11-页,共11页停滞不前,

3、乃至僵化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还是缺乏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从当年一篇轰动全国、直接引起中央高层关注的《夏令营里的较量》所引发的全国性的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和思考开始,教育界对于中国教育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一直延续至今。笔者认为,罪犯教育虽然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是仍然应该把它纳入“大教育”的范畴。罪犯教育既要体现传统教育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加要突出罪犯教育在“以人为本”“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人性”的回归和对“生命的尊重”。因此,笔者大胆提出,罪犯教育应摒弃传统的管理式教育、形式化教育、突击式教育、压力式教育、说教式教育、表象式教育,“回到中国的语

4、境,回到教育的立场,回到具体的学校,回到具体的个人”,大力提倡“生命化教育”。一、“生命化教育”的定义及在罪犯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意义:“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征,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教育。罪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是一个自然人,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又是一个社会人。这一群体具备了人的生命的一切特征:完整性、自主性、超越性、独特性。但这一群体又是特殊的:他们的人格并不完善,他们的权利并不完整。因此,对于这个群体,如果我们在教育、感化、挽救的过程中纳入“生命”的元素,使他们原本由于各

5、种行为第-11-页,共11页(如侵犯公私财产、侵犯他人权利甚至是残害生命)而导致的不健全的人格能够因为理解“生命”二字的涵义变得健全,这或许应该是罪犯教育的最大成功,也是每一个监狱工作者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二、“生命化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一)“生命化教育”理论前提和依据“回到中国的语境,回到教育的立场,回到具体的学校,回到具体的个人。”这是“生命化教育”的理论前提和依据。有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罪犯教育模式的进行反思:我们对于罪犯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往往停留在操作层面,且更多的是在“大一统”的模式下,更多地关注来自于监狱管理部门,特别是上级有关领导的评价。虽然罪犯教育是

6、一个特殊的领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上级领导的指挥和协调,以体现监狱的专政职能。但是还是必须考虑一个监狱的人文环境、教学环境,考虑民警教师的师资实际和罪犯的个体实际。脱离了这些罪犯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强制性的纯粹的政府行为,“极易扭曲罪犯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对罪犯教育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使得“生命化教育”变得必须和迫切。(二)“生命化教育”的核心理念1.“生命化”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作为一个个具体的无法被代替的“人”而存在的。教育行为始终指向具体的每一个人,无论“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最终都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亦即为了“立人”和对人生命的成全。第-11-页

7、,共11页教育始终不能遗忘和忽视人生命的存在,也因为人生命的独特、丰富多样,使教育变得有魅力、费心和困难。任何教育的探索都永无止境,对于人格缺失的罪犯来说,其人生经历已经不是一张白纸,是沾染上污点的,轻易洗刷不掉的。因此,对于这一群体,单纯靠大众化、群体性教育已不能有效帮助他们纠正业已偏离的、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通过个体、有针对性同时指向一个个具体人的教育,才能使他们重新审视自身价值,从自我否定或者过度自我膨胀这两种极端的价值观禁锢中挣脱出来,既要面对现实,又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