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到生命践行之道的自觉中

让教育回归到生命践行之道的自觉中

ID:31155855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让教育回归到生命践行之道的自觉中_第1页
让教育回归到生命践行之道的自觉中_第2页
让教育回归到生命践行之道的自觉中_第3页
让教育回归到生命践行之道的自觉中_第4页
让教育回归到生命践行之道的自觉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教育回归到生命践行之道的自觉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教育回归到生命践行之道的自觉中  2000多年以前,儒家先哲在《大学》的开篇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理想和追求。“大学之道”,原意是治国安邦的学问,也可以理解为教育之道。“至善”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中国梦。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至善”的境界呢?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之说。“水之善”在三德:至柔之德――柔中有刚;处下之德――顺势而行;不争之德――利人利物,滋养万方。《论语》中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的阐述。“仁者乐山”就是要像山一样有可承载万物之品性――谓之厚重之德;像

2、山一样接纳日月之光辉,矢志不移而不变色――谓之恒定之德;像山一样有向上、虚灵、高华的高贵品位――谓之冲逸之德。《易经》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像天一样地刚健运行不辍而自强,像大地一样和顺以负载万物而厚德成为了我们民族的永恒的精神追求。  因此,“至善”就是使人与生俱来的善性在“明明德、亲民”的过程中自强而厚德、矢志而温柔、宁静而冲逸;在“立德树人”的传承中,实现复兴和超越,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认为,中国教育在古代就有“中国梦”6的。中国文明在历史上有汉唐文化的高度和影响,就是靠着儒家先哲提出的这种教育理想才得以实现的。也正是

3、有过这样的辉煌,中华民族才有那么强烈的文化自信。只是这种自信在后来的王朝统治者那里慢慢地演变成了自负和专制,中国梦因此毁于闭关锁国,毁于固步自封。《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作者、当代隐者王林海在这本书中说:“元四家画作清冷;明青藤、八大山人孤寒恣肆;清扬州八怪、海派四家疏离中显媚俗之气,这是中国文化衰败的气象。可以说,这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慧命真可谓‘命若悬丝’”[1]。正是由于中国文化慧命的“命若悬丝”,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八国联军侵华,我们的民族走进了苦难深重的历史岁月。由此,龙的传人又开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中国梦”的期盼和追求。  中国教育的“中国梦”是一个非常宏大而复

4、杂的课题,而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课题。本文无意于此,只是想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生命践行之道做些思考,以期还原基础教育的本来使命。  新中国,基础教育的中国梦开始觉醒,却不幸误入歧途。中国基础教育从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同一年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开始,已经走过了13年的改革历程。13年来,我们尽管在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做了许多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功利现状和“精英”6教育思维,因而基础教育是沉闷的、压抑的。这从课堂中一览无余:我们的教师仍然是拿着教材滔滔不绝地讲;忙着完成教案、赶着教学进度;无奈地

5、应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成绩评比。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仍然是筋疲力尽、昏昏欲睡;在课外仍然是忙着应付作业、忙着背诵和记忆,无奈地应付各种各样的大小考试。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学校评价仍然是上多少清华、北大。当老师的体会不到职业的乐趣,做学生的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教育严重缺乏生命活力。  陕西汉中市汉台中学的“六月飞雪事件”就是教育危机的典型暴发:2009年6月领到高考准考证后的“莘莘学子”,群情激昂、尖叫声此起彼伏。书本成了学生们发泄的对象,书的碎片飞得比教学楼还高,在空中飘荡,一地的纸片如皑皑白雪。看到如此画面,仿佛监狱拆掉了高高的围墙。  神圣的教育为什么出了问题?  从教育内部看,“教学改革要改

6、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2]。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理论认识上,基本师从前苏联凯洛夫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还是停留在复习、导入、讲解、练习、总结为基本课堂教学程式的习惯上。把完成认识性任务作为课堂的唯一目的,把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课堂的唯一功能。虽然在备课的过程中,为了应付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涉及到“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层面,但本质上还是把这两个层面的东西做为服务于“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性价值追求来思

7、考和设计。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把执行教案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而已”[3]。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师生的生命之气息,它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是再自然不过的。6  从社会层面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在《呼唤好教育》中指出:“教育问题跟其他的社会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