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 中医学毕业论文

ID:256023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7-14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  中医学毕业论文_第1页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  中医学毕业论文_第2页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  中医学毕业论文_第3页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  中医学毕业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 中医学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摘要:意象既非具象又非抽象,既兼具象又兼抽象。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最具特色的思维方法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意象思维产生了一系列的意象模式,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中医学的六淫、四气、藏象、证候等亦属意象模式。意象模式具有整体性、衡动性、相对性、随机性、中和性、指示性等特征。认识掌握意象思维方法对古今文化沟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是意象思维,即比类取象,中医亦不例外。古人认为“知地者智,知天者圣”(《周髀算经》)意思是说能用计量的方法直接测度大地的人是聪明

2、人,而能结合取象的方法测度天体的人则是特殊聪明的人。这里的取象不同于单纯直接的观象。它是在大量观象的基础上,依靠思维的抽象活动,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概括、综合、归纳,确定出它的抽象属性,找出它们的共相,并借助于特定的形象加以标识。这就是汉代易学家王弼的“立象尽意”和“得意忘象”。这里的“意”是意象,这里的“象”则是现象和表象。掌握了事物的内涵属性(即意象)后,则不再受具体事物表面现象的局限。取象的内容除包含事物的表象外,还包含“特定事物的内涵属性、内部结构、实体与表象的关系,事物本身与其外界各

3、事物的联系和制约关系等等”。(宋为民《中医全息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61页)《周易》的八个本卦和六十四个重卦都是取象,其中象辞就是取象。取象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基础理论形成的关键所在。中医通过对人体表象的直接观察,归纳出效法自然的意象生理、病理、病机模型,如藏象、经络、六经、气血营卫等。以脏腑为例,五脏(心、肝、脾、肺、肾)都近似于实体,故类比其实象,拟之于地,取其共相(意象)为阴;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都呈现为空腔形体,故类比其虚象,拟之于天,取其共象为阳。不懂这一

4、点,是无法弄明白五脏六腑为什么分属阴阳,怎么和阴阳沾上边的。又云“三阴三阳(六经)之名词,皆为病症深浅界限之符号,非必指脏腑中实质疾患。”(时逸人《中国时令病学》)“变证为端,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尽之,则变而不变矣。”(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卷首》)在治疗方面,《脾胃论》“用药宜禁论”指出:“4夫时禁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大法:春宜吐,象万物之发生,耕、耨、科、斫,使阳气之郁者易达也。夏宜汗,象万物之浮而有余也。秋宜下,象万物之收成,推陈致新,而使阳气易收也。冬

5、周密,象万物之闭藏,使阳气不动也。”取象天气在四季的不同变化,而推论出四时用药的大法和宜禁。“凡药各有形性气质,其入某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清·吴仪洛《本草从新·药性总义》)这里的“可以意得也”就是取象的方法。陆晋笙指出“人亦天地间万物之一,……诞生之后,即吸受五气,得其平和以养生,而又吸受五气,造乎偏颇以成病。病也者,不过寒热有所偏颇。燥湿不得平和耳。天地间金石鸟兽鱼虫亦得四时阴阳五气以生,唯皆偏而不纯,故取以为药,乃偏以治偏之法。以寒

6、气之药化病之热,以热气之药化病之寒,……我中华用气化以治病,其道本法乎天气、地气之变迁,病气、药气之制伏。是药之所以能治病者,其原理本乎四时阴阳而来,乃贯彻天人一致之学。”(《景景室医稿杂存》)大抵中医病机、辨证和用药多采用取象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用兵、治国、文学、艺术等采用取象的方法也相当普遍。如五常就是取法乎天地之象:“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是也。……五藏:肝仁、肺义、心礼、肾智、脾信也。肝所仁者何?肝,木之精也。仁者好生,东方者阳也,万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

7、而有枝叶。……”(《白虎通·情性》)4取象的作用表现在:在充分占有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首先,撇开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联系,使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和过程呈现出来,再将这些本质的联系作为一个整体(共相)完整的抽象出来,以便再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和指导实践。取象不是单纯的类比、罗列表象,它是对事物间复杂的因果关系进行长期深入地反复地观察和分析、概括出来的规律性内容,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有深刻的科学性的。(此处借用科学二字)中医的症和证就是表象和意象的关系。症是人体患病时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包括舌象和脉象)。这

8、些症状是孤立的、分散的,是可以被人直观感知和通过仪器测知的。证是在症状、病情的基础上,通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等方法,对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与病机所作的概括性的判断,如风火内动、热盛伤阴、心阴亏损、肝气郁结等,已成为临床治疗和遣方用药的指南。证虽以症为原始依据,但不等同于症,它除包含有病状和病位等具体物象外,还包含有医家运用类比取象的抽象概念在内,如阴、阳、虚、实、风、火等。由于人体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