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品德课堂的转型从“因学而导”起步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课堂的转型从“因学而导”起步

ID:25599587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课堂的转型从“因学而导”起步_第1页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课堂的转型从“因学而导”起步_第2页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课堂的转型从“因学而导”起步_第3页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课堂的转型从“因学而导”起步_第4页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课堂的转型从“因学而导”起步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课堂的转型从“因学而导”起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德与社会学科论文启学在左导行在右——品德课堂的转型从“因学而导”起步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或可成为是定型期。为了提升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主动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素养,采用“导学式”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道德只有存乎于学生的内心,才能指引学生的正确行为,引发他们真实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所以,品德课的教学,一定要遵循从学情出发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学案”这根拐棍自己学“教材”,引

2、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方式去体验道德,践行道德。本文将从课堂实践出发,由“学案引思,有效启学;兴趣为法,有效助学;智慧应变,有效导行”几方面来作较具体、深入的阐述。【关键词】启学导行因学而导前人很早就在研究“学”与“导”的关系。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时至今日,放眼品德课堂,我们发现仍是教师引经据典,“讲风”盛行不下,教师的导“涛声依旧”澎湃。事实上,这种“说教”形式的德育课堂,是用着品社教材中的材料硬拽着孩子往“正道”上走。孩子们没有自己的探索空间,德育的目标往往停

3、留在书本上,情感的体验空洞而肤浅。学生往往知行而不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审视我们的品社课堂,孩子们说得多,做得少;听得多,动得少,知行不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以下笔者将从现实出发,结合课堂实例来阐述、分析“导学案”在品社课中的课堂运行机制,实现有效的品德养成教育。一、学案引思,有效启学《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说是把生活细节提升到理论的层级来讨论交流,认知明理。学生在课堂上要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老师在研读教材的视域中要仔细思索和

4、探究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我们在课堂上直接地提出书本中固有的问题,让学生来根据书本上的案例思考问题,并辨析和明理,仅限于“纸上谈兵”,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显而易见,课堂效果就是“5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明确什么道理,这取决于教师为学而预设的导。如小学《品德与社会》四上的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第3课《当冲突发生后》旨在教育学生: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理解别人、宽宏待人。笔者在教学前注重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接轨,实行先学后导的策

5、略,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冲突”的来源,便于率先形成问题意识。案例1.3.当冲突发生以后(助学单)冲突事件当时的处理方式对双方造成的影响1.填一填: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次冲突。(注意是发生在班里的,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可以是亲眼目睹的。)2.练一练:当生活让我们面对面……冲突作为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往往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冲突面前,我们会有哪些不同的反应呢?请选择你的合作伙伴,模拟其中一组情境演绎成小品。♦排队的时候,你不小心踩着了后面的男同学的新鞋,他张口就骂:“哪个不长眼的?”♦班上两位同学因为一支笔争吵了

6、起来,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竟然动起手来。♦你已经多次“警告”同学们别再叫自己的绰号。可是,今天中午A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又叫了你的绰号,同学们哄堂大笑。主人公想法对自己、对别人的影响我的评价事件1事件2事件33.想一想:设计上面的“学案”的理念: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达成宽容、体谅他人的德育目标。因此,助学单中设计的3个问题指5向性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的,使他们对生活中的冲突发生的起因、经过和影响有一个明晰的了解。用“助学单”作为桥梁,让学习的坡度放缓,带来的好处是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明白了生活中存在的事件,在教学的过程中

7、能够直接介入并顺势引导。这样基于学生立场的导学,“学”是核心,“导”是线索,因学而导,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亦如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严格地说没有谁可以教会任何东西,所有的教会,从本质上说都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冲突从生活中来,学生体验了冲突发生的“两败俱伤”才会豁然明白“宽容、体谅”带来的双赢的效果。学生在今后面对生活中的冲突时,才会主动化干戈为玉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兴趣为法,有效助学一节课的效率往往是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合在一起的。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不是在

8、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充分具备了自学的能力,这些能力也能在助学单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教师如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必定能够在生动有趣的道德情境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诚实是金》之前,我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