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浅析

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浅析

ID:25599004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浅析_第1页
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浅析_第2页
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浅析_第3页
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浅析_第4页
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浅析◇四川省峨眉山市乐都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徐怀军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为新课改带来了积极的实践意义。文章从课标、课改和课堂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含义。..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1671-0568(2014)21-0043-02一、基于课标解读之“探究”析疑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的倡导,给语文课堂教学与评价带来了新的启示。“探究”理念的倡导与时俱进,赋予

2、本轮课改鲜明的时代特色,增添了课改的实践力量与探索价值,因而有别于以往之课改。然而,在教学的耀眼繁花中,人们有种心照不宣的感慨:热闹有余,实效不足。“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异变,其中“探究”尤其明显。时至今日,深化教改,我们须溯回到原点,深入厘清“探究”的内涵,深层发掘“探究”的可行价值,探索有效的实践与评价方式,应是深化与升华新课改的首要之举。“一千个课改实践者就有一千种探究的学习方式。”何谓“探究”?2008年,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的吴欣歆老师就说过,“我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不能鉴定‘探究’

3、。”她苦苦思索,一心结撰的观点,归结起来有以下五“度”,一是积累整合的厚度,二是感受鉴赏的高度,三是思考领悟的深度,四是应用拓展的广度,五是发现创新的力度。比较而言,专家解读“高、大、全”的特点,对师生几乎是难以企及的标杆:包罗万象的外延描述让人难以看清“探究”的真面目,认识与操作的错综复杂使得人们对“探究”仍然一头雾水。追溯起来,早在90年代的考试与教学研究中,有人就率先提出,高考语文检测的能力有四种:分析理解,概括归纳,文字表述,思辨推论。《考试说明》在相关考点内容的解释中有:“辨别并筛选文中重

4、要的信息和材料”、“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释”等,就具有检测思辨、推论能力的思考。参照之下,中考阅读只需要降低难度,检测一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即可。由此,上述试题的考查导向,对理解与运用新课程“探究”理念有明确的导引效果,应视为深化“探究”实践的指南。二、基于课改理念之“自主、合作、探究”剖析1.“自主”是“探究”的关键。倡导“自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学生在自己以往基础上的向前迈进。新课程应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提出自主学习,可以减轻学

5、生的自责,增进学生成才的自信,在学习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2.“合作”是“探究”的前提。倡导“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现代教育的班级授课制度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集体教育的力量,而在教学活动中,它最能体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集体学习效能。生生间的切磋,弥补了个人的不足,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提醒,相互补充,把问题引向深入,有时更可达到一个新的层面。新课程把“合作”提出来,具有先进性。3.“探究”是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这种学习状况过去几十

6、年,包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上个世纪末,都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新课程这个提法切中时弊,很受老师们的欢迎,但它并没有彻底否定这些学习方式,在现代教育中,这些方式有其珍贵的价值。新课标对“探究”的说法是“发现与创新”,它说“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笔者认为语文学习的探究是不能离开对“语言、文学、文化”(甚至包括“文章”)的探究,否则就不是语文的探究。而这恰恰是那些泛泛地谈论,故

7、作新意的心得交流式“探究”所难反映的。事实上,真正的语文探究就是要在“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的层面上触及学生思维的磨砺”。也唯有学生思维参与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学堂”,如此理解“探究”,才能顺利地发挥其创新与主导性力量。三、基于课堂实践之“自主、合作、探究”辨析提升课堂价值,应当引导学生挖掘课文的内涵,实践“探究”活动。文本的内涵挖掘程度成为考量“探究”价值、反映课堂效益的标杆。多数课堂,在探究上浅尝辄止,难有突破。例如,在人教社八年级课文《老王》的教学中,抓住尾句探究是正确的。但一般的课堂,不外乎

8、在“幸运”、“不幸”、“愧怍”三个..关键词中,大谈“幸与不幸”,对“愧怍”多少是力有所不逮地虚晃一枪就过去了,课堂就此止步,其价值总觉开发不够,而这恰恰是磨砺学生思维的最好语言材料。探究的“愧怍”:的“愧怍”究竟从何而来?多数学生的回答归结起来是因为给予老王的关助比较少。这样解读“愧怍”未免扞格。对老王的关怀帮助是生死以之的:一个连自己走路都会撞着电杆,身患恶病的老车夫,谁敢坐他的车?而蹬车恰是老王之生存所系,没有乘客就会断炊,甚至连命都不保。这样的危难中,是挺身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