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74760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低血糖脑病36例临床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低血糖脑病36例临床分析论文.freelmol/L13例,1.0~2.0mmol/L12例,2.0~2.6mmol/L11例,平均1.7mmol/L。1.3临床表现突发偏瘫,失语16例;局灶性抽搐9例;精神症状6例,表现为淡漠,反应迟钝;眩晕呕吐,视物模糊3例;双侧肢体瘫痪2例,双侧Babinskin征阳性。1.4辅助检查发作时血糖1.7~2.8mmol/L。均作头CT检查,22例无异常,14例有陈旧性梗死灶。1例反复发生低血糖患者腹部CT检查确诊胰岛细胞瘤。1.5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一经确诊立即给予高渗
2、糖静脉注射,然后10%的葡萄糖静脉滴注,监测血糖2~3d,必要时重复用药。2结果35例患者经治疗症状缓解,血糖恢复正常,痊愈出院。1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经治疗症状缓解,停药后病情反复,转外科治疗。3讨论低血糖脑病是指血糖浓度<2.8mmol/L、脑部葡萄糖储量耗尽时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终可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发生低血糖脑病时易误诊、漏诊1。血糖是脑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及(或)交感神经。有研究报道称低血糖
3、可引起选择性神经元丧失,如大脑皮质的Ⅱ、Ⅲ、Ⅳ层及海马回。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主要为出汗、颤抖、心悸、软弱无力、血压升高等。脑部损害症状可表现为精神不集中、头晕、迟钝、步态不稳;幻觉、躁动、行为怪异、神志不清、舞蹈样动作、阵挛性或张力性痉挛,乃至昏迷、血压下降。若低血糖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认为6h),由于脑组织的严重或不可逆损害,即使血糖恢复正常,也会造成双侧基底节、海马、大脑皮层和(或)黑质持久的对称性损害。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包括选择性的神经元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而产生的组织变性,从而遗留中枢
4、性瘫痪、锥体外系性运动过度、智力减低、痴呆等精神神经后遗症。当血糖降低时,可引起脑功能障碍,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甚至昏迷。其受累部位从大脑皮层开始,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则波及皮层下中枢、中脑、延髓等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可因不同病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而表现多样化2。目前认为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与血糖水平无严格的相关性,但血糖≤1.68mmol/L、持续时间长(6h)可引起不可逆的脑损害3。因此要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发病机制4,有如下三种:①低血糖反射性引起交感
5、神经兴奋,导致脑血管痉挛;②原有脑动脉硬化引起神经功能损害,低血糖时发生失代偿;③低血糖引起神经的选择性易损,低血糖时大脑某些部位丧失血流自动调节作用。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临床最常见的是降糖药物。尤其是老年人长期使用降糖药者,这是因为:(1)老年糖尿病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障碍,药物清除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2)降糖药物过量,用药不当或并发其他疾病时进食少而降糖药不变;(3)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高血压时常分别与水杨酸类、β受体阻滞剂合用而未减少降糖药剂量者。在此着重讨论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脑病。优
6、降糖是通过选择性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抑制肝糖原分解,增加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使血糖降低3。由于本组患者长期应用降糖药物,尤其是优降糖或含优降糖药物如消渴丸,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而又未能定期监测血糖、尿糖,从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临床上出现偏瘫、精神异常时极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或脑炎,所以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一定要详细询问服用何种降糖药。另外,胰岛细胞瘤、非胰岛素分泌瘤可引起低血糖5。对下列可疑患者应常规复查血糖,从而明确诊断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6。(1)患者有糖尿病,在
7、静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过程中。(2)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可使患者消耗增加而进食减少,降糖药物未相应减量。(3)长年饮酒,不明原因昏迷。(4)年老体弱或有胃肠道疾病,食物摄入不足。(5)不明原因的反复发作性昏迷,多在饥饿、饮酒、劳累等情况下发病。总之,低血糖性脑病常因精神异常、癫痫发作、偏瘫、昏迷等就诊于神经内科。所以临床上遇到突然发病,以神经精神病状为主要表现者,当头部CT无异常时,除考虑脑梗死外,需注意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的可能,应询问是否有糖尿病及用降糖药史或大量饮酒史,常规检查血糖,以便早期诊断和及
8、时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良后果7,8。若原因不明、反复发作者,需检查腹部CT,以便查找潜在病因,根治原发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