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ID:25568563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_第1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_第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_第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州现有人口中,69是农业人口。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着力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这是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  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把提高国民素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些国家农民的文化素质都很高。如:受过大学、中学及良

2、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德国占67%,日本占59%,英国占78%。从我州教育情况看,全州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15年,而农民受教育年限就更低,导致了我州农民的“三低”(劳动技能偏低,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和“三缺少”(缺少懂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科技、会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农业企业家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显然,这种状况与我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要求很不相适应。稿件:西双版纳报  如何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笔者认为可

3、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领导重视、做好计划、宣传到位、稳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问题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领导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应将其视为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希望工程,纳入结构调整的内容之中。农业主管部门应做好农民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的内容、方式、地点、经费等都要计划周全。可充分利用州、县、市委党校培训基地,实施培训工作。为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可以把农民的教育培训视为公益性事业,采取各种措施,争取一定的经费投入。同时,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

4、使农民认识其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培训,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农村未来新型农民。我们要乘着国家“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这一东风,努力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创造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千方百计解决好傣族后代的教育问

5、题,不断提高农村适龄孩子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培养造就更多的农村未来新型农民。  三、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现有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科教兴农”的原则,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的农业技术,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科研部门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应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提高支持补助标准。通过职业教育和

6、技能培训,使农村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劳动力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成为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优质服务。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我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集科研、推广、服务、培训为一体,与农民紧密相连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多层次服务网络,积极收集适应本地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媒体宣传、编发资料、现场会、培训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帮助,提

7、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增强农民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  五、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各级财政应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大

8、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