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ID:10157935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6-11

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1页
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2页
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3页
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4页
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必须将注意力转到人的身上。本文以重庆市涪陵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为例,探讨培养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存在的困难,并对培养新型农民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新农村新型农民必要性困难建议[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7-0006-0210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

2、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而“三农”工作中,“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同时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潜能是无穷的,涪陵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到今天,资源开发已经做得比较充分,要想取

3、得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必须将注意力转到人的身上。一、培育新型农民当务之急1.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最近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素,所以,培育新型农民是最根本的。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的是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102.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

4、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尤其缺乏职业技能,这样下去,既会影响现代农业建设,也会影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培育新型农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进而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已迫在眉睫。3.培育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

5、的重要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这不仅依赖于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依靠大批的新型农民,只有农民掌握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本领,才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增产增收。所以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二、培养新型农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101.新型农民内涵丰富

6、,培养要求高。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标明确,内涵丰富,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有文化”要求农民能说会写,自主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懂技术”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至少要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会经营”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合理配置人、财、物和土地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获得高的经济效益。随着科技进步、先进文化发展,新型农民的内涵和要求也将随之提高。2.我区农民数量大、素质低,培养任务十分重。据统计,目前全区常住人口还有接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农业在我区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小,但作用不可替代。

7、“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涪陵如果没有农业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将没有保障。2012年我区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39年,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仅为4.6人。在44.35万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还不理想,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还有相当多的人数,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只有的几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中很小的比例。随着涪陵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而且,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2012年达到了32.79万人,因此缺乏就业技能和生活常识而使就业不稳,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引

8、导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有一技之长,能顺利在家在外增收致富。3.我区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