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

[高考]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

ID:25544637

大小:74.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高考]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_第1页
[高考]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_第2页
[高考]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_第3页
[高考]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_第4页
[高考]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窗体顶端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  提问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谈话法、讨论法、引探式等教学法的基础。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功能、实施的方法和原则,在教学中灵活、自然地实施课堂提问。一、课堂提问的功能(一)激励和诱发学生思维的功能  1.激发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

2、的问题上来。在讲《物体浮沉的条件>时,教师先演示这样几个小实验(1)将木块沉入水中木块上浮;(2)将铁块浸入水中,铁块下沉.(3)将石蜡浸入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事先配制好)中石蜡悬浮;(4)将小铁片和铁盒放到水面上,铁片下沉,铁盒上浮.让学生议论一番后提问: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对这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象,要追根究底查原因时,学生却感到茫然了,因而生了悬疑,激励了求知的欲望。  2.点拨思维学生能否积极地进行思维和语言交流与他们的思维是否受到“点拨”有关。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善于巧设疑,同时还要善于导疑、点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或对某个问题发生争执无法深入时,教师就要

3、迅速而细心地分析学生成疑的原因,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点破迷津,另辟新径。这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产生的思维障碍,并通过巧妙的设疑,突破难点和关键,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例如,学习《椤次定律》时,学生对“阻碍”含义的理解是掌握楞决定律的关键,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干扰,学生常把“阻碍”理解为“相反”。为此,教学中可按程序式设计成系列问题及时进行点拨:(1)闭合回路中原磁场方向怎样?(2)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怎样变化?(3)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增加时,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怎样?减少时又怎样呢?通过讨论、演示,使学生认识到“两磁

4、场方向间具有‘增反减同’的规律”。当学生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去攻克难点时,教师的提问又会帮助他们开辟新的路径,接通新的联系,产生顿悟和突破。例如,学生对公式R=U/I的含义不甚理解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他们与p=m/v进行类比,学习E=F/q和B=F/U时,可以通过与R=U/I的比较,帮助学生弄清场强的特征。  3.收拢思维当学生要对思考过的问题进行整理时,教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地收拢,形成明快的结论,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 (二)设悬的功能  提问具有设置悬念的功能。这种功能无论在课堂活动中的启动阶段、深入阶段还是结尾阶段,都能充分地反映出来,并能发挥意想不到的

5、作用。问题提出来了,学生急于知道究竟,教师却并不着急,甚至有时还预示两个或多个答案,使学生暂时处于莫衷一是的境地,直到问题解决了,学生才放心,但教师却又来一问。这样,在设悬和释疑的矛盾运动中,完成了一堂课,师生处于兴奋与和谐的思想交流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习《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的组成》时,教师可先提问;“由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由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组成。那么,原子核是否仍具有复杂的结构呢?”引导学生由天然放射现象自然地联想到原子核确实具有复杂的结构后再问:“那么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通过对有关的物理事实进行分析、推理后,使学生确信质子是原子核

6、的基本组成部分。至此,原子核的组成似乎很清楚了:“原子核由质子组成。”这时教师连问:“原子核是否仅由质子组成呢?为什么?”教师将针对这一问题设计成的系列化问题进行提问讨论后,使学生领悟到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质量跟质子质量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一系列事实的分析综合后认识到中子是原子核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追根究底的提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观,掌握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提醒的功能  教师授课中不能靠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应该以授课内容本身来吸引学生,应该设计一系列问题,用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

7、号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例如,学习《大气压的测定》时,教师做完托里拆利实验后,在学生疑团莫释的情境中,及时提出问题;1.测得水银柱的高度是7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2.为什么托里拆利管中的水银面比槽中水银面高76厘米?3.实验时玻璃管不竖直时,对读数有什么影响?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做这个实验时,对读数是否有影响?5.实验时,如果管内进入少量空气,对读数是否有影响?6,这个实验为什么不用水来做?如果用水来做实验,那么,玻璃管至少得多长?这几个问题一环扣一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积极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