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3551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中药外敷治疗肝癌癌痛47例疗效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外敷治疗肝癌癌痛47例疗效观察论文.freell,加入米醋20ml,鲜猪胆汁100ml,再次浓煎熬成糊状,加黄白蜡各10g溶化后,放入凡士林10g收膏即成。另将冰片10g,血竭5g研粉,均匀调入药膏中密贮备用。应用时将药膏均匀涂于敷料,外敷于肝区即可。敷药范围上至右乳下,下至右肋下或肿大肝脏下缘,左起胸骨左缘,右至右侧腋中线。外敷8~10h/次,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间隔1个周,可以进行下1个疗程。1.3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完全无痛为疼痛完全缓解;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为疼痛部分缓解;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
2、,睡眠仍受干扰为疼痛轻度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为无效。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2.1两组患者在缓解癌痛方面的疗效比较见表1。如表1所示,治疗组47例中轻度疼痛22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轻度缓解1例;中度疼痛16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4例,轻度缓解2例,无效1例;重度疼痛9例,部分缓解1例,轻度缓解3例,无效5例。对照组中轻度疼痛24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5例,轻度缓解8例,无效6例;中度疼痛1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轻度缓解1例,无效8例;重度疼痛8例,无效8例。表1两
3、组患者疗效比较(略)与对照组比较,*P<0.012.2注意事项在应用时注意药膏均匀涂于敷料并有一定的厚度。曾有3例病人出现局部烧灼感,未作处理自行消失。3讨论对肝癌患者来说,癌性疼痛成为最常见的且最难控制的突出症状,其发生率约占肝癌患者的75%[2],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采用肝癌止痛膏外敷肝区的方法治疗肝癌疼痛。依据如下:3.1中药的治疗作用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组方上选用丹参活血祛淤,凉血解毒以止痛;白花蛇舌草、龙葵、蚤休、猪胆汁清热解毒以止痛;元胡可“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4、,专于止痛;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生乳香没药宣通脏腑,疏通经络。全方位立足于止痛、抗癌、解毒之本,共奏清热、解毒、抗癌、化淤、散结、定痛之功。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丹参、三棱、莪术等对肝癌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灭或抑制作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加单核细胞吞噬活性,以促进清除游离的癌细胞,并能降低血液黏滞度,防止或减少癌细胞转移,白花蛇舌草、蚤休、龙葵等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3];冰片走窜开窍、化淤止痛并可增加药物的透皮性[4],又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5]。3.2穴位皮肤的吸收作用以肝癌止痛膏外敷于肝区,尚可通过期门、章门、日月等
5、腧穴激发肝、胆、脾之经气发挥疗效。章门为脾之募穴,为肝胆二经交会之处,有疏肝理气、化淤止痛之功;期门为肝之募穴,肝脾二经于此交会,具有理气活血、疏肝和胃的功效;日月为胆之募穴,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阴脾经在此交会,具有利胆降逆、调理肠胃的功能。肝癌病位在肝,其发生又与脾、胃、胆等脏腑密切相关。肝癌止痛膏外敷部位覆盖了这些重要穴位,一方面可经穴位皮肤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发挥其本身的药理作用,另一方面可作用于肝胆脾经之募穴及其相互间的交会穴,疏通经气,调节肝胆脾等脏腑功能,使经气畅达、气血调和,则疼痛自止或减轻。3.3神经的调节作用在穴位的各层组织中往往分布
6、着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药物敷穴在作用于经络的同时,也必然会作用于神经,促进神经系统调节作用,纠正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挥镇静、镇痛作用。从疗效对比可以看出,治疗组应用肝癌止痛膏,在癌痛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1)。这说明肝癌止痛膏采用有效的“内病外治”在镇痛方面确有较好疗效,不但避免了内服药物造成的胃肠道反应,也大大减少了镇痛剂的应用,降低了由此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由于癌痛缓解,患者精神、饮食、睡眠等得到相应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该方法见效迅速、用法简便、价格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