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20313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中国股市在全球资产泡沫中潜在的风险及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股市在全球资产泡沫中潜在的风险及对策论文前言股票市场泡沫是指股票在短期内的供给弹性有限,经济增长或人为拉升提高了股票的收益率,股票价格相应上升。为了赚取价格上涨的资本所得,大量资金涌向股市,股票价格远远偏离了股票分红所能支撑的水平。股市泡沫导致财富虚增,刺激消费需求。总需求的上涨和实际经济的过热又推动了资产泡沫的膨胀。当资金的供给方出现下降、股票资产泡沫不足以维持时,股市泡沫将最终破灭。2006年股市过快过高上涨,出现了非理性的一面。对此.freel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S,国内机构投资者赴海外投资资格认定制度),将对股市形成较强的心理冲击。4.
2、行政过度风险。行政过度是政策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从1994年3月14日“四不”救市政策(即55亿新股上半年不上市,当年不征股票转让所得税,公股个人股年内不并轨,上市公司不得乱配股)至今,行政过度影子屡屡可见。当股市低迷时,政策托市;当股市泡沫大时,政策砸市。但市场对政策的反应越来越迟钝。四、股市内部的原因1.正式领头羊的出现。中国股市以前的领头羊是国内的机构投资者。而现在是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截止2006年8月12日,我国已批准了45家海外机构的QFII资格,其中39家QFII机构已获批总额74.9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预计近期还将有一些QFII渐次登场。截至2006年一季
3、度末,QFII在上市公司前10大流通股东榜中持有的A股市值已经超过183亿元,超越券商、全国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群体,成为A股市场内第二大投资群体,仅次于公募基金。QFII逐鹿中原,既带来了他们好的投资理财观念,也成为“羊群效应”中的领头羊。这些国际投行带着全球投资眼光进入中国股市,对国内股市的分析和判断带有深刻的国际色彩。2005年下半年以来,对于市场的变化和判断,出现了“散户跟着机构跑,机构跟着QFII跑”的奇观。一定程度上,正是在QFII的带领下对市场价值的肯定,已成“惊弓之鸟”的国内投资者才扭转了对市场前景的判断。QFII可以掀动国内股市的波浪,从容地赚钱,并悄然而退。
4、如1994年2月3日,美国在墨西哥股市由净投资2.8亿美元转为净抛出1.7亿美元,造成了股票价格的急速下泻,极大地加剧了墨西哥金融危机。1996年涌入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的资本达930亿美元,而1997年却从这五国净流出120亿美元。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不仅外资迅速外撤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还有迹象表明:外国投资者前期投资于这些国家时,是利用由指数、成长及趋势等因素所组成的计量模式来决策的,其投资理念并不太考虑公司的价值及经济的基本面情况。此外,金融危机事件中,甚至还发生境外投资者主动攻击一国金融体系的现象。2.广大股民投资理念落后。现在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仍然依靠的是追涨
5、杀跌。例如某偏股型基金一周多的时间发行规模就达到184亿份,以致提前结束发行,一窝蜂地抢购,使该基金规模过大,已成为迄今为止首发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这不可避免地会将风险提高。五、对中国股市的泡沫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资产泡沫一旦破裂,中国将成为灾区中心。当前局势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有些惊人的类似。不同之处,只是当前资产泡沫形成的范围更广。正如股市行情总是结束于市场最乐观的时刻一样,其他资产的泡沫幻灭也总是让人防不胜防。日本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书店到处可见赞扬日本经济模式书籍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则出现在世银发表了《东亚奇迹报告》的第二年。有专家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下,任何一个不大
6、的冲击都可能会变成引发新一次危机的导火线。而一旦危机来临,亚洲将是重灾区,而中国则是重灾区的中心。一个可以想象的场面是:中国由于外需的减少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迫,投资需求出现萎缩,通货紧缩重新来临;由于外资的撤离,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断裂,房屋大量抛售,银行呆坏账相应增长;股市暴跌,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中国曾经成功地渡过亚洲金融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危机来临之前,中国已经开始挤压了股市泡沫。为了安全渡过未来可能降临的新危机,我们也许需要从现在开始行动,挤压股市存在的泡沫。六、对策中国的证券市场不仅要发展与繁荣,而且要大发展,要走向更加繁荣,但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坚
7、决不能离开稳定和健康。1.监控国际短期资本。一是外汇管理局需要加强监控外国直接投资,使其确实用于进行工厂和其他政府认可的项目的投资,不能让这些资本购买资产、投资股市等待进一步升值;二是控制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过快增长的势头。2.加强对过度投机行为、坐庄的监督。没有投机就没有市场,但针对市场中一些在逐利过程中过度活跃的机构,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劝告、谈话的方法,对其进行警告。另外,监管部门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引导理性投资。投资者也要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