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病理分析

138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病理分析

ID:2533805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138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138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138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138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病理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138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38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病理分析【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1]。胃息肉指单发性或多发性胃黏膜隆起,病变局限在黏膜、黏膜下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腹胀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胃息肉被认为是胃癌前病变。目前对胃息肉的研究在临床上仍有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胃息肉与癌变和HP的关系。本文对2002年9月至2006年9月胃镜诊断中发现的138例胃息肉重新作病理学检查分析,对胃息肉的急慢性炎症、癌前改变(肠化、萎缩、非典型

2、增生)、癌变以及不同类型胃息肉与HP感染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接受胃镜检查的4600病例中男2726例,女1874例:有胃息肉138例。其中男48例,年龄(49.4±10.6)岁,女179例,年龄(52.6±11.7)岁;内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男为67%、女为43%。138例患者共有息肉313枚,单发息肉(60.8%)、多发息肉(≥2枚)39.2%。  1.2HP和黏膜炎症的评价  经内镜完全摘取病灶或2块息肉组织,病变旁黏膜1~2块。组织活检标本固定于10%福尔马林,常规石

3、蜡包埋,3μm切片。胃息肉按常规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价与分类;组织炎症及活动度按悉尼系统进行评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者为慢性炎症,有中性粒细胞者为活动性炎症;根据黏膜变薄及腺体数量减少情况进行萎缩的判断。HP检测采用活检黏膜尿素酶试验及14C呼气试验方法,两种试验同时阳性则判断为HP感染。  2结果  2.1胃镜下息肉的病理分型及其HP感染情况  见表1。138例息肉中77例有息肉组织发现,61例无息肉组织发现(组织学阴性息肉)。表1胃息肉的病理分型及其HP感染(略)  2.2不同类型息肉的病理表现  见表

4、2。表2不同类型息肉的病理表现(略)  2.3不同类型息肉在胃内的分布  见表3。表3不同类型息肉在胃内的分布(略)(责任编辑:)  3讨论胃息肉指发生于胃黏膜表面隆起性肿物的总称,息肉一般较小,半球形隆起多见,好发于胃窦部,其次是胃体上部,胃底较少。内镜下息肉可以为单个或多个,呈界限清楚的肿物,圆形或半球形,少数呈分叶状、乳头或蕈状,突出于胃黏膜表面[2]。胃息肉在胃镜检查中的检出率约为1.2%~5%[3],个别报道高达12.6%[4]。胃底腺息肉有多发的倾向。黏膜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对息肉性质进行判

5、定和分类。尽管类型较多,但多数报道以胃底腺和增生性息肉为最多见,其它息肉类型少见或罕见。本组胃底腺(31.15%),增生性(24.63%),息肉和组织阴性息肉(44.2%)。本文分析了胃息肉本身的病理特点,发现胃底腺和增生性息肉各有不同。胃底腺息肉均分布在胃底、体部,无急性炎症和明显的慢性炎症改变;癌前改变发生率极低,无萎缩改变和不典型增生,肠化生占2.32%。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有明显的急、慢性炎症改变,分别达23.52%和67.64%;增生性息肉本身的萎缩、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2.94%、

6、29.41%和2.94%,它们都比胃底腺高,尤其是肠化生,说明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在病理起源上明显不同。有44.20%的镜下息肉病理学检查无息肉组织发现,分布在胃窦的稍多,其次是胃体和胃底。病理改变与增生性息肉接近,HP检出率为36.07%。本文还发现增生性息肉在胃内的分布差异不显著。HP检出率增生性息肉患者较胃底腺息肉高,提示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HP的感染有关。综上所述,胃息肉的发生率较低,大多为单发;胃底腺和增生性息肉多见,其它类型少见或罕见;胃底腺和增生性息肉各有明显不同的病理特点;HP感染多见

7、于增生性息肉和组织阴性息肉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