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差错,让课堂因“思辨”而精彩论文

巧用差错,让课堂因“思辨”而精彩论文

ID:2532010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巧用差错,让课堂因“思辨”而精彩论文_第1页
巧用差错,让课堂因“思辨”而精彩论文_第2页
巧用差错,让课堂因“思辨”而精彩论文_第3页
巧用差错,让课堂因“思辨”而精彩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用差错,让课堂因“思辨”而精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用差错,让课堂因“思辨”而精彩论文最近,我校进行了“同一课题,不同设计”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执教《小数乘整数》这一课题的两位老师对“积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一环节的不同处理,引发了笔者的思考。现将两个教学片断整理如下:学生观察例题中两道算式(0.8×3=2.42.35×3=7.05),猜测: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教师甲——师:这个猜测正确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出这几道题的积,再观察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出示:4.67×12=2.85×53=103×0.25=生

2、用计算器验证猜想师:通过验证..毕业,你发现什么?生1: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因数的小数位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位数也有几位。生2: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教师乙——师:这个猜测正确吗?请同学们再写出几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算式,用计算器先求积,再观察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验证猜想。生验证师:通过验证,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们组举的例子是2.3×12=27.60.37×6=2.229×1.45=13.05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对的。生2:我们这一组举了几个例子,..毕业也验证了刚才的

3、猜想是正确的。(这个同学的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同学举手)生3:我们反对,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我举的例子中2.4×4=9.6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相同,小数位数都是一位。2.4×5=12因数的小数位数是1位,而积是整数,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不相同。生4:我也同意他的观点,比如1.35×12=16.20.05×20=1。师: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吗?这些例子中的现象怎么解释呢?小组讨论一下……师:谁来汇报你们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生4:这些例子有个共同的特点:两个因数相乘积的

4、末位是0,我们组认为是0在捣乱。(精彩而充满童趣的发言赢得大家赞许的笑声)生5:刚才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2.4×5=121.35×12=16.20.05×20=1这几个例子也证明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我可以到黑板上算给大家看吗?(生边板演边讲解)比如2.4×5,计算器计算得12,我们先算24×5得120,如果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因数是一位小数,积也是一位小数,因为积的末位是零,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后是1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小数位数不同,那么就得不到正确结果12了。生6:当积的末位是零时,

5、点上小数点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后,我们看起来好像就不同了,实际是相同的。生7:哦,原来是这样啊!……一、“避错”还是“容错”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帮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可以预见的绊脚石一一铲除,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教师甲意识到积末位是零的乘法,积与因数小数位数表象上的不同,大部分同学会产生负迁移,错误地认为:积与因数小数位数不同。教者对学生的探究算式进行了筛选,起到前馈控制,防止负迁移的作用,便于学生形成正确认识。这样的教法和观点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这样一路呵护的教学,学生

6、失去的是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机会,是辨析能力、反思能力的丧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消极避错,不如主动用错,让差错成为学习资源为教学服务。教师乙给学生犯错机会,给了学生宽阔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分析原始、真实、丰富的例子中,产生认知的冲突,以“错”引“思”,以“错”促“思”,在解决矛盾中获取真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二、“纠错”还是“辨错”水尝无波,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有效学习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自我建构过程。差错反映了学生在建构知识和构建能力体系中的障碍。苏霍姆林斯基说:“用记忆代替思考

7、,用背诵代替鲜明的感知和观察,只会使学生变得愚蠢”。面对学生的差错,或是认知矛盾,教师单纯的正面引导,简单的纠错,学生获得的只是正确的“记忆”。这样的课堂失却了生成的精彩。教者乙在学生认知产生冲突时,适时为学生搭建讨论、交流的平台,让持不同观点的双方展开对话。在这种交流中,学生学会了怎样质疑,怎样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怎样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认知。学生在思辨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去伪求真,自我反省,逐步构建对积与因数小数位数关系的正确认识,主动沟通知识间内在联系,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