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性病变ct及临床分析

颌骨囊性病变ct及临床分析

ID:25168627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8

颌骨囊性病变ct及临床分析_第1页
颌骨囊性病变ct及临床分析_第2页
颌骨囊性病变ct及临床分析_第3页
颌骨囊性病变ct及临床分析_第4页
颌骨囊性病变ct及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颌骨囊性病变ct及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颌骨囊性病变CT及临床分析作者;马进,胡图强,严修明,胡久民,郑怀忠、【摘要】目的熟悉颌骨囊性病变CT表现、病理学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上颌骨囊性病变病例的CT表现与临床资料。结果50例颌骨囊性病变中有孤立性颌骨囊肿6例,根端囊肿15例,含牙囊肿7例,角化囊肿4例,鼻腭囊肿7例,球上颌囊肿3例,造釉细胞瘤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结论掌握各种颌骨囊性病变CT表现及病理特点对其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颌骨囊性病变;囊肿;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Tfeature,pathologyandtr

2、eatmentmethodofjaade.ResultsOfthe50casesofjaaxillascyst,5ofameloblastomaand3ofcraniofacialfibrousdysplasia.ConclusionUnderstandingvariouskindsofCTfeaturesandpathologiccharacteristicsofjaportantmeaningtodiagnoseandtreatthisdisease.【Keyography颌骨囊性病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疾病。本文收集了50例CT扫描表现为囊性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3、,以熟悉掌握颌骨囊性病变的常见病种及其各自CT表现、病理学表现与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检的50例颌骨囊性病变资料来源于我院近2年收治的住院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10~69岁;20~50岁较多,占病例总数的60%。均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1.2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ARCT机,术前均常规行CT轴位平扫,层厚与层距均为10.0mm,部分病例增强扫描,兴趣区减薄,层厚为5.0mm或(和)冠状位扫描。2结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CT检查及术后病检回顾性综合分析。50例颌骨囊性病变中有孤立性颌骨囊肿6例,根端囊肿15例,含牙囊肿7例,角化囊肿4例,鼻

4、腭囊肿7例,球上颌囊肿3例,造釉细胞瘤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上述各种颌骨囊性病变在CT与临床表现上有相似点,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病理、临床表现特点和处理方法。3讨论3.1颌骨囊肿50例颌骨囊性病变中有42例颌骨囊肿,颌骨囊肿按组织来源与发病部位分为:牙源性与非牙源性囊肿。颌骨囊肿因早期无自觉症状而不易被发现,由于囊肿的不断增大、周围骨质的吸收,穿破骨皮质,使局部膨胀,按压有乒乓球感或面部畸形时方才就诊。较大的囊肿可影响鼻腔、上颌窦腔、眶内及翼后窝等结构。本组资料中牙源性囊肿占62%,其中根端囊肿(radicularcyst)15例,占牙源性囊肿的58%,是最常见的牙

5、源性囊肿,患病年龄最大为44岁。它是由于慢性刺激引起的牙周膜及其附近牙槽骨的牙周上皮增生,中心部位液化形成的囊肿[1]。其中10例可见病源牙,7例含牙囊肿上颌较多,平均年龄22岁。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囊内有未萌出牙齿的冠部及整个牙齿,囊内壁衬覆鳞状上皮细胞,其外层为纤维组织膜,是由牙胚发育期的造釉星网状层变性,在牙齿硬组织基本形成后发生的含有牙齿的囊肿。4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有2例继发感染,可见皮脂样物流出,为来源于牙板、牙板线残余或口腔黏膜基底细胞的错构,囊内含有黄白色发亮的片状角化物或奶油样物质,带壁薄,几乎无上皮钉突,表层角化,有的上皮增生活跃,呈不典型增生,纤维

6、囊壁内见牙源性上皮岛和微小囊肿;角化囊肿有癌变能力与术后复发性,并可同时伴有造釉细胞瘤。面裂囊肿占颌骨囊肿的24%,发生在中鼻突的球状突和两侧上颌突融合处。位于腭前部的鼻腭囊肿(7例),也在面裂囊肿中最为常见,发生在鼻突的球状突与一侧上颌突融合处。位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牙根之间的为球上颌囊肿(3例)。6例孤立性颌骨囊肿(solitarybonecyst,SBC)无明显症状,颌骨膨隆不明显,多在摄片检查时发现,可由有明显外伤史或不为患者注意的咬合伤引起,也称为单纯性、出血性、创伤性骨囊肿或特发性骨腔,不是真正病理意义上的囊肿,囊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甚至缺乏明显骨壁,并且无

7、上皮衬里。3.1.1CT表现在X线平片基础上常规轴位CT平扫,能较好显示病变本身结构及构成、病变区颅面骨向前或后的生长情况,如前额、枕后、颧骨、上颌窦及窦后软组织、翼内外板等情况;冠状位CT扫描清楚显示蝶骨、蝶窦、蝶骨小翼、视神经孔、筛窦、筛板、眶上下裂、鼻腔、牙槽突、硬腭和口腔的受累狭窄与变形程度。上颌骨囊肿前牙区多于双尖牙区及磨牙区,下颌骨囊肿则磨牙区多于前牙区及双尖牙区,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为单房或多房,内含囊液,CT值约20~25HU,随着囊液积聚囊腔增大,可伴少量气体存在,由于各方向阻力不一致可呈分叶状,周围骨质吸收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