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 中华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第12节:天文历法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 中华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第12节:天文历法

ID:25145137

大小:8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8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 中华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第12节:天文历法_第1页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 中华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第12节:天文历法_第2页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 中华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第12节:天文历法_第3页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 中华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第12节:天文历法_第4页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 中华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第12节:天文历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 中华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第12节:天文历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中华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第12节:天文历法 第十二节  天文历法   天文观察研究,在中国发展最早,这大约开始于采集和渔猎生产的历史时代。此诚如恩格斯所说:“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天文学。”①同时,天文研究和历法制定,又是同数学研究、哲学研究紧密相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又同天文学研究互为启发、互为促进,使这两者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因为,没有对天文观察、研究和历法制定的探索过程,便不会了解天体运行也存在

2、着客观规律,就不会认识到天体运行规律会给地球造成影响,并且影响到地球上万物生长和人类生活。而不了解这些,自然也就不会有天道、地道、人道、时变四维一絷宇宙观的产生。《易·系辞》对此说得是极为明白的:伏牺氏历史时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此中的“观象于天”,指的就是对天体运行的观察与研究;“观法于地”之指,就是指对地理变化规律的观察与研究;“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就是对植物、动物生长繁育宜于何种自然条件的长期观察、研究、以及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

3、;“近取诸————————————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身”四个字说得含蓄了些,《黄帝经》中的用语是“稽之于男女”。这说的是在八卦卦画的创造中,用以代表事物阴阳的符号是由何产生联想决定其画法的问题;“远取诸物”指的是“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以此而画出“八经卦”,并确定出“天地定位,风雷相薄,火水相射,泽山通气”立卦原则的问题。由此而再八八相重,则可以贯通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明白地存在着的客观规律之德(得)了,可以类比于万物变化之情了。 所以,《易》经《系辞》中的这几句话,就是对于中国古典哲学何由

4、产生的一个申明,说明它不是闭着眼睛瞎想出来的,而是从长期地对于天道、地道、人道、时变规律观察、研究、总结,上升为“道”理的。 这个哲学理论产生的申明,说明了中国古代对于天文学的研究,其起源是极早的,是超出了现代人所想象的时间的。今有学者估计它应该是在距今的几十万年之前,因为泥河湾古人类与古文化研究业已表明,早在距今一百三十多万年以前,这里的古人类就有着明确的季节变化意识。我们姑且依伏牺氏历史阶段为计,按现代考古学研究中的细石器文化时代为说,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开展,也是在距今三万至一万多年以前的遥远历史上。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理论的产生,

5、又极大地指导和促进了天文历法研究、制定的历史进程。因为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很早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研究早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上,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史记·五帝本纪》及《历书》记载:轩辕黄帝肇造国家制度之后,设立专门机构,指派专职官员负责“迎日推策”以“顺天地之纪”,“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因此而有我国第一部历法——《黄帝历》的产生。《史记》之载,是依据众多古史,因之它可以和《阴符经》、《管子》、《世本》、《吕氏春秋》、《淮南子》、《新书》等所载的“黄帝命羲、和占日”,“尚仪(常羲)占月”,“大

6、挠作甲子”,“容成造历”相互印证。 自黄帝以来,中国历代都有专职官员负责天文观察和历法修订,并在很长的历史中,其职官都沿用“羲叔”、“和叔”、“常羲”之称。如《尚书·尧典》记载: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中国的哲学理论产生后,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这种理论的影响,天文观察与历法的制定自然也不例外。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的最基本观点,就是阴阳互感、互引、互动、互渗、互依、互根,即“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只有阴阳平衡、守恒,才能生发万物。所以,中国的历法就既不搞纯阳历,也不制定纯阴历,而是自黄帝之际起,一直制定

7、的是阴阳相合的历法,通称曰“阴阳历”。这就是:年值的测定与计算从阳,月的安排从阴。年度之计,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天的时间为准;而月的时间按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圈数值为准。 这种历法的好处是:纪年从地球绕太阳公转,保证了一年二十四个农时节令的准确测定,有利于黎民百姓依时耕作,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这也正是中国历代都特别注意观察太阳沿黄道带运行,经过四象二十八宿的二分二至点准确时间这一问题的深刻原因;纪月从太阴,又保证了朔望之日的准确性,使人们夜晚一望空中的月亮圆缺程度,便可知此月到了那一天。因为,这样的历法,每个月的第一天都是朔日,每

8、个月的十五日都是望日。就连中文里的“望”字之造,都是画一个睁大了眼睛的人仰首望月“”之形,这就活灵活现地反映出了历史实际情形。 但是,这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必有弊,用阴阳相合的历法,就是不仅在天象观察方面要求准确,而且这在年、月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