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15261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固定治疗连枷胸的疗效对比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固定治疗连枷胸的疗效对比观察【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固定救治连枷胸的临床疗效,总结连枷胸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内固定治疗组(肋骨接骨板内固定)58例和非手术治疗组60例。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内固定治疗组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残留胸廓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17.2%、10.3%、6.9%和8.6%)显著低于非手术组(分别为35.0%、21.7%、15.0%和51.7%),P<0.05或<0.01;而且手术组住院天数
2、(14.2±3.1)d少于非手术组(18.6±5.3)d(P<0.05),其病死率(3.4%)显著低于非手术组(10.0%),P<0.01。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恢复胸廓的完整形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方法。【关键词】连枷胸;手术;内固定连枷胸是胸部创伤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达10%~36%[1-2],治疗方法上尚存在争议[3-4]。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连枷胸的救治措施,总结其治疗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收集我院
3、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连枷胸病例118例,其中男91例,女27例,年龄19~62岁,平均(39.11±13.22)岁。纳入标准:(1)住院患者,肋骨骨折三根以上;(2)病历中明确记录有胸壁反常呼吸运动,入院后24h内未死亡者;(3)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4)致伤因素为交通伤、坠落伤或挤压伤。按连枷胸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非手术固定组60例(未行肋骨骨折内固定组)和手术内固定治疗组58例(肋骨接骨板内固定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入院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患者一般情况 1.2治疗方法入选病例
4、均按连枷胸合并肺挫伤常规给予防治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充足供氧、防治感染及早期镇痛等一般性治疗,伴严重血胸或气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合并腹腔脏器损伤者给予相应处理。手术内固定组的患者在病情平稳或胸部急症手术时先行胸腔内探查及完成相应手术,其后采用重点固定法[5]对明显移位的肋骨骨折以肋骨接骨板行内固定术。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体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利于显露操作的原则决定。以胸壁塌陷处为中心选取手术切口:后胸壁型采用肩胛下听三角小切口,损伤小,可很好显露4~9后肋并行固定;侧胸壁型采用腋下弧形切口,可充分显露3~8侧肋;前胸壁型取前外侧切口。进入肌层后,沿各肌肉走行方向显
5、露骨折端,尽量不切断或少切断肌纤维。小心分离骨膜,避免伤及肋间动脉、神经。同时借助胸腔镜或以手指进一步明确移位内陷的肋骨断端,决定固定的肋骨部位。以C型复位钳分别钳夹骨折两端,牵引复位,再分别以肋骨接骨板(纯钛)固定,常规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同时行肋间神经罗派卡因阻滞。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深呼吸及早期下床活动。非手术组常规处理同上,同期行胸内急症手术者不行骨折肋骨固定,肋骨骨折给予加压包扎、肋骨牵引或呼吸机正压通气内固定等非手术疗法。 1.3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所有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ARDS及残留胸廓畸形等并发症来评价其
6、疗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内固定组治愈56例,治愈率96.6%,死亡2例,病死率为3.4%(均系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平均住院时间为14d。出院后均无术侧胸部、肩部、上肢活动障碍及明显肋间神经痛等后遗症。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手术组使用肋骨接骨板情况如表2。非手术组治愈54例,治愈率90.0%,死亡6例,死亡率为10.0%,其中1例死于重症肺炎,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3例因严
7、重肺挫伤死于ARDS。手术治疗组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残留胸廓畸形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手术治疗组,见表3。表3118例连枷胸患者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固定的并发症及疗效比较[n(%)]表2术中使用肋骨接骨板情况 3讨论 连枷胸是胸部创伤中常见而严重的损伤,主要特征是胸壁浮动、失去稳定性而发生反常呼吸,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1-2]。连枷胸的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疗法。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呼吸机正压通气内固定等非手术疗法所引起的胸廓畸形、剧烈疼痛、长期卧床、护理困难、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弊端已日益引起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