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

别让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

ID:25115226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别让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_第1页
别让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_第2页
别让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_第3页
别让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_第4页
别让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_第5页
资源描述:

《别让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别让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别让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 .L.一直以来,物理概念教学存在重结果轻過程,重知识应用轻学科本质理解的急功轻利现象,尽管学生对概念的当堂运用较为娴熟,课堂检测达成率也不低,但那种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就教材教教材,就概念教概念,造成知识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脱链,以至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空泛,缺少支撑力量,本文结合苏科版《11.3功》第一课时功的概念教学,谈谈如何让知识与其背后的学科教育价值形成一个有关联的链条,带动思维的车轮有序运转。  案例1 苏教版初中物理《11.3功》第一

2、课时功的概念教学片断实录。  师:经過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简单机械,请说出哪些可以省力?哪些可以省距离?  生:铡刀可以省力,镊子可以省距离。  师:今天介绍另一个简单机械斜面,斜面能省力、能省距离吗?我们通過实验来探究(示意图已画在黑板上),同学们思考,怎样研究这一问题呢?  生:(已看過书)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方向拉小车,测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和小车在斜面上移动的距离s;再测出直接提小车到同样高度,弹簧测力计的拉力G和上升的高度h。  学生实验(老师提示:拉小车时拉力要平行斜面,要匀速拉动),填写表格。  师: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Fs与Gh

3、的乘积近似相等,且Fs>Gh,原因是因为有摩擦和不一定是匀速运动,如果没有摩擦而且匀速运动,这两组数据应该是相等的。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没有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师:物理学把力与力的方向上通過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接下来老师进一步讲解功的公式、单位、做功的条件,讨论了两道有关做功条件和功的简单计算的问题(過程略)。  评析 功的概念引入,基于这样的推断,测量Fs与Gh-数值近似相等-没有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力与力的方向上通過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由于我们的教师没有让学生明白这一系列推断背后的逻辑关系和隐藏的学科本质,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引领

4、下完成老师布置的探究任务,再在老师强迫下接受功的概念学生在一头雾水中顺利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用公式W=Fs讨论并计算相关问题,其实,由于当堂练习所检测的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层面,并不能反映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也不能检测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功的概念理解不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能量及相关规律的学习。  案例2 改进后的功的概念教学片断实录。  环节一:从生活体验切入  设问1:同学们见過盘山公路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设问2:盘山公路类似于前面学過的简单机械,增加了距离能否省力呢?用实验桌上提供的长坂搭成斜面,斜面相

5、当于盘山公路我们怎样判断斜面省不省力呢?  学生讨论: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车和沿斜面拉车。  环节二:猜想并引导多角度探究  设问3:拉小车的拉力与小车移动方向垂直,能拉动吗?  设问4:从最简单的方法人手研究,你认为拉力沿什么方向?  设问5:包括斜面在内,使用机械时,既然省力不能省距离,省距离又不能省力,能否猜想:力与距离的乘积会有怎样的关系?(相等)  学生设计表格、分组实验、填写表格(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实验:斜面固定,测Fs与Gh;斜面高度不变,改变斜面倾角,测两次Fs)。 环节三:循循善诱引入概念  设问6:从实验可见,Fs与Gh数值近似

6、相等,或者两次Fs近似相等,说明力与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从能量的角度看,要达到同一目的,即把小车从斜面底端移动到斜面顶端,是不是要消耗人体的能量相当(能的思想启蒙)?  设问7:科学猜想和实验数据提示,让我们的前辈想到引入这样一个概念功,用力和力的方向上的距离乘积来表示,你同意吗(猜想、实证数据推断、平等合作思想)?  设问8:从字面上理解,功由工和力构成,用了力,并在力的方向通過距离,工作就有效用,就做了功,那你说,举重运动员举着重物不动,从功的概念角度理解,他做功了吗(物理意义剖析)?  (以下過程略)  反思:如何让知识与学科教育价

7、值链接?  1 研读文本  苏科版教材知识内容的正文主要以各种活动组成,知识多由学生得出填写教材上,阅读性不强,且每章节的引入方式以实验、活动居多,要将教材呈现的知识与学科教育价值链接,就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比如,功的概念教学就是从探究斜面开始的,如果教师仅仅把得出实验结论作为目的,匆匆引入功的概念,而后就用大量时间进行训练,建立的概念必然是空泛的,改进后的教学设计,通過精心设问(如设问5、设问6、设问7),让学生明白,功的概念引入是必要的,是一个与能量有关系的量,初步了解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互动生成  物理新课标对方

8、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目标的设计不仅仅指向结果性知识,而更多地侧重于生成性知识以及生成知识的方法,物理概念的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