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发掘差异背后的价值

融合教育:发掘差异背后的价值

ID:31454158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融合教育:发掘差异背后的价值_第1页
融合教育:发掘差异背后的价值_第2页
融合教育:发掘差异背后的价值_第3页
融合教育:发掘差异背后的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融合教育:发掘差异背后的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融合教育:发掘差异背后的价值  学习、生活和心理各方面差异显著的学生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和同一个班级时,怎样实现所有学生的平等、和谐与共同成长?面对学生素质、家庭教育背景和理念迥异的现象,我们如何有效实现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融合教育?这既是流动儿童群体成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题;这不仅是家长担心的问题,更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江西省赣州市文清路小学把“融合”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心点,着重从学生与学生的融合、家庭与学校的融合两个方面入手,推崇多元文化敞开、接纳和认同的

2、教育,提升学校品质,深受家长欢迎,得到社会的认可。  生生融合,互补“缺失的一角”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原本只有一个校区的文清路小学发展成三个校区,学生6500余人。人数的增加,生源的变化,无疑给学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2009年年初,学校对全校学生家庭主要成员职业背景、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结构大致呈现“四分之一现象”:比如1/4的学生来自公务员家庭,1/4的学生住在高档住宅区,1/4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生源结构复杂。  面对复杂的生源问题,学校倡导生生融合

3、。我们倡导的生生融合不是优势一方对弱势一方单向的付出,而是互有优缺点的双方互相帮助。“4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这才符合人际交往的规律,才能实现生生之间真正的融合。  基于这样的生生相互融合理念,学校把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均衡分到各个班级,开展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交往平台。“密友行动5+1”就是让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结为“密友”,通过“制作一张交友卡,接纳新朋友,送朋友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在朋友家做一回小主人,办一次见证友情大展示”五个行动加上“评选一批

4、‘友善之星’”,让学生平等结识,互相了解,消除身份歧视和排斥,感受和认同文化差异,在交往过程中实现品行融合、文化融合、心理融合。“四个一”展示活动即“每月一场音乐会、每月一次书画展、每月一个学科活动、每月一场专题报告会”,给兴趣、智力、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以充分展示的舞台,发掘学生差异化特点,鼓励学生差异化发展。是“差异”带来了生生之间真正的融合,融合教育的目的也不是消除差异,我们反而突出学生差异特点、发掘差异背后的价值,将学生差异转化为他们相互学习的教育素材。  彭晨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才女”

5、,曾多次荣获全国作文大赛金奖。她性格活泼,在学校深受老师和同学们喜欢,然而回到家中,身为独生子女的彭晨却感到十分孤单。自从学校开展“密友行动5+1”后,小区门口的学妹雅惠便成了她的好友。两年前,雅惠一家从周边的小县城来到赣州,在彭晨所住的小区门口开了一家打印店。雅惠在课余时间经常帮助妈妈干活,所以练就一手快速打字的本领,在微机课程测试中,她一举夺得“打字大王”的称号,但说到作文、生活习惯等方面,就是她的弱项了。4  在交往过程中,彭晨每次写好作品,总是第一个与雅惠分享。雅惠总是乐此不疲地帮助彭晨

6、把作文打成电子版,还配上插画。这一来一往,彭晨不再孤单,雅惠的写作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学期末,当彭晨把自己的《作文集》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她感激地说:“谢谢雅惠,是她的巧手让我的《作文集》闪亮登场!”雅惠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也在彭晨的影响下慢慢改掉了,学习成绩提高了。每当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时,雅惠都会骄傲地说:“彭晨姐姐是我最好的朋友,是她帮助了我。”  家校融合,致力于“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的流动性较大,教育的一贯性成为难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在教育孩子

7、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实现一贯性。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两股主要力量,只有当这两股力量具有一致性时,教育才能产生合力,方向明确,事半功倍。因此,我们着力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在家庭与学校的融合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有强烈的意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却往往因为对学校生活不了解、不熟悉而无从问起。学校应该在家校融合过程中做主动的一方,主动交流,主动开放,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过程中来。4  清晨,老师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学生,跟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招招手;下午放学,老

8、师牵着孩子的手交到家长的手中,聊聊孩子今天课堂上的一次精彩发言,唠唠孩子在家的表现;学校活动时,面向全体家长征集义工,请他们亲身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学校教育。当更多的家长恰当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中来,从学校教育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当有更多的教师能够从家长的眼中看清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身教育得失的时候,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融合便加深了。  家校融合应该是双向融合,不仅家长要了解学校,学校也需要了解学生家庭。文清路小学强调家访的重要性,推出“教师访千家”活动,主动走进学生家庭。  芷碹是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