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幼儿师范学校的扩招,幼师学生的起点低,且所学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有一定距离,其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皆有下降的趋势,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综合素质,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领悟能力及反思能力将成为教师专业化提高的路障,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因此,教师们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将成为幼儿园管理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无时间和精力反思——保育、教育并重的双重性决定了其繁琐复杂的工作特点,常常是没有精力进行反思,
2、大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因此,管理者如何为教师降压减负,调动工作积极性,成为提高教师反思实效至关重要的因素。如何指导教师反思性教学,组织教师在活动中反省行为,帮助教师学会反思,已成为园所管理者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义不容辞的责任。幼教改革与发展,要靠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的引导。因此,作为管理者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张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保持先进的思想和超前的教育意识,不断反思管理行为,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反思教学的积极主动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学习。园长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培
3、养教师理论学习的意识与兴趣。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过分强调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是片面的。试想,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托,将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分析、判断问题?如何有效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鉴于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现状,管理者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引导所有教师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也只有每个教师自觉学习,才能为实现反思性教学提供保障,才能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因此,管理者自身的理念及组织指导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学习提高。针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普遍存在的问
4、题和我园的实际情况,我园的管理者应从自身作起,加强研究性学习,掌握新理念,把握大方向。在对教师的指导上,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不同层次的人提出相应的要求。如要求中年教师以调动积极性、鼓励自我提高为主,并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开展互相观摩研讨活动,让青年教师一起设计活动,共同说课、上课、评课等,充分发挥中年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带头作用,使其理论学习成为她们的自觉行动;鼓励她们挖掘生活中的个案,结合幼教理论,在教研活动中互相争论、质疑、分析、判断等。青年教师精力充沛,业余时间相对宽松,为她们提出具体学习要求,引导她们学
5、习。如为她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每学期把听课记录、开课教案、听课上课体会、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收集整理成册,定期互相观摩学习,激发青年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结合理论知识密切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及时思考、不断积累,以逐步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水平。二是搭建互动平台,集体反思教学教改热点。合作交流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就非常重视教师团队的合作学习,每周平均有6小时用于教师间的交流、讨论、协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成果,园长之友《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 我们借鉴这一经
6、验,每周都要利用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集体讨论,找准问题,集中反思,逐步突破。如我们罗列了各个领域活动中的常用组织语言,找出能调动孩子积极参与的表达方式;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开放性提问,启发孩子想像、思考、表达;研究如何创设交流环境,引发师幼互动、幼儿之间互动,让情感与行为建立联系。在组织日常活动时,较为难处理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尊重孩子与遵守常规要求的矛盾,是放任还是给予必要的约束?是满足个别孩子还是满足大部分孩子的愿望?如何分配“好生成”活动“与预成”活动的时间等。我们把这些焦点问题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反
7、复讨论,总结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教师中推广。 由此教师们明白尊重人格和遵守常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把“握度”,绝对的任何一方面都会走向极端;教师既要为儿童创设宽松愉快的人文环境,又要强调遵守秩序。如幼儿刚入园的时候是进行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加强引导,反复强化要求,告诉孩子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可以做,并随时示范指导使他们逐步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体现尊重孩子意愿、兴趣,同时又强调教师作用的重要性等理念的实施。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如果要满足
8、每个孩子的意愿、兴趣,集体活动是难以做到的。我们尝试用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自选区角游戏,申报并组织实施了“幼儿区角环境创设”课题研究,让教师转变观念,组织区域活动,在参与游戏中观察孩子的反应,根据孩子的需求调整活动安排,随时更换、补充玩具材料,科学组织指导,因人施教;注意对孩子的兴趣加强培养,对某些孩子不切实际的愿望予以积极引导,防止